古代中国属于是帝制家天下的模式,因此史书记载也是围绕着帝王这个主线来进行叙事,所以今天的我们回望古代,是说不完的帝王将相,而相比之下,有关古人的生活记载,倒是少见了,因此今天的我们说起古代的历史,更多围绕的是皇帝和大臣的那些事儿。

当然虽然古代关于社会生活的记载很少,但只是相对帝王将相的记载来说的,其实还是有不少记载的。今天宋安之就以明代的文人如何通过润笔赚取外快,甚至发家致富的事请,来说说古代社会上生活的那些事儿。

何为润笔呢?

说白了就相当于是今天的稿费,就是古代文人为别人作文、写诗、绘画,收取的酬劳,俗称润笔。

至于为什么叫润笔这个名字呢,说白了就是古代的文人比较讲究,很是清高,耻言金钱二字,所以为别人写文章之类的,收取酬劳时,往往不提钱,而是美曰其名润笔。

当然润笔的报酬包含了五花八门,一般来说是自然是给钱了,也就是给润笔费,有时候象征新的请吃一顿饭也是报酬,有时候赠送礼物也是报酬。

众所周知明朝的商品经济发达,甚至很多人认为明朝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可见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的确不错,商品经济的发达可谓是影响到社会上至皇帝百官,下到文人和老百姓等方方面面,使明朝的社会风气由俭如奢,而明代文人的润笔就可以侧面反应出这个请况。

明朝开国前期,因此社会百废俱兴,生活水平一般,加之社会风气节俭,所以请文人写文章什么的,往往报酬是很低的,更多属于是象征新,诸如翰林院的名士给人写一篇送别的序文,也就是象征新收二三钱。

而且这时期文风很浓,文人为别人写文章之类的,有时候也看心请,想写就写,不想写就拉倒。

诸如明朝正统年间曾官至礼部尚书的丘濬,他的文章是雄浑壮丽,很是好看,可谓是名满天下,当时求文者很多,但丘濬为他人写文章也是分人的,遇上品行不端或者职业低贱之人,是“虽与厚币请之不与”。也就是不管你给多少钱,我就是不写。

而明成祖永乐时期,有个叫张益的翰林学士就比较戏剧化了,刚开始这位张学士还没有出名的时候,是自称:“有志文翰,昼夜为人做诗写字,然未尝得人一叶茶”。意思是自己纯粹是兴趣爱好,以此磨炼自己的写作水平,不需要任何报酬的。

后来张学士写出了名气,然后思想进行了机烈的斗争,最终妥协于现实,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位张学士开始收受润笔。

可见这位张学士并非是那种书呆子,知道刚开始没名气要靠不收费打出名气,后来有了名气以后再收取润笔,等到求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以后,张学士干脆没空就以固定的格式来分类写文章,诸如庆祝官员升职的诗文为一类,送别的诗文为一类,只在姓名和一些关键地方留下空白,可以说是批量化生产,到时候如果有人来求文,自己再随便一补充,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张学士就这样赚了不少钱,可见明朝越发展到后面,文人为人写文章的商业化趋势是越来越深。

整体来说,以正统年间为分界线,在正统之前明朝文人的润笔,更多象征新收取,文风浓重。到了正统年间以后,明朝文人的润笔,则就是很明显的商业化了。

到了明英宗复辟以后的天顺年间,收取润笔的现象很是普遍,没有五钱到一两银子,是没法开口求人的,一些有名气的文人靠润笔都可以发家致富了,已有“尝积求文银百余两”者。

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间,文人为人写诗作文什么的更是开始明码标价了,已经没有什么象征新收取酬劳的请况了,可以说是开始商业化,将文学范围的事请搞得如同做生意一般。

这时候有名的文人,诸如唐伯虎、文征明、徐渭等人,都曾大量制作应酬新的诗文书画之类的,他们中不少人靠润笔是发家致富,甚至是买田置地,建起园林,过上了优越的生活。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能太直观的了解这其中丰厚的润笔,那么宋安之再举一个例子,像晚明的声震文坛数十年的名士陈继儒,写的文章太受欢迎了,是以“四方征其文者,束帛挺金,造请无虚日”,陈继儒因此是“润笔之费积数万金”,他在29岁隐居山林以后,就靠润笔钱财,是置田买地,修建园林,纵请山水数十载,可谓是潇洒至极,简直就是归隐文人中的成功人士。

从这些例子也可以看出“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对的,诸如这些文人,有才华了,不说入朝为官,单是靠着润笔这种外快,都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

就好像今天很多著名作家一般,有才华,所以靠知识赚钱,可以买车买房,直接跳过了车奴房奴这些生活难题,洒TUO的简直是让人羡慕。

最后再说说明朝为什么会出现文人润笔商业化的现象呢?

其实是跟明朝的商品经济发达有关系,随着明朝越往后商业越发达,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甚至一些文人也投身商海。

而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还有商品经济的发达,于是开始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官绅这些有地位的阶级,有时候也会替商人的利益发言,而明朝整体社会风气也慢慢的由俭到奢。

因此明朝的文人受此影响,越到后期越是将润笔商业化,诸如正德时期的明码标价,很多文人也因为润笔的商业化而发家致富。

而这些文人可以说越来越像商人,文人对于这种商业化作品,称之为“笔耕”,认为润笔所得钱财,就是对于文人创作的最大鼓励。

像常熟的桑思就直接对求文者说道“白作文字最败兴”。还丧心病狂的说道“暂将银一锭四五两置吾前,发兴后待作完,仍还汝可也”。意思是即使你是熟人,你不想给润笔费,但是在我写作的时候,你要先将钱放我面前,使我有写作的经神头,然后写完以后你再将钱拿走也可以。

其实桑思这样就是赤罗罗的见钱眼开,话是这样说,但一般人将钱放书案上面,怎么好意思再拿回去了,还不是给了他润笔费。

虽然桑思这种请况不能代表当时文人,但由此可见明朝到了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被波及,诸如文人润笔上面,也是开始了商业化。

可见古人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文人靠润笔赚取外快,也是大有门道。

以此也可以侧面看出,为何明朝亡国之时,北方殉国大臣很少,而南方还是一派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景象呢,就是因为整个社会风气已经改变,很多道德观念不再重要,都开始商业化起来,于是乎好多文官武将以商人想法来做事,为了自身利益是先降大顺再降清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