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
刘咏:用歌声唱响生命的华章五月的一天,在长兴县雉城镇三狮苑小区的中央广场上,传来阵阵铿锵有力的歌声,一首意大利名曲《我的太阳》响彻上空。虽然太阳有些晒人,但路过的居民纷纷停下脚步,静静地坐在小区的石凳上聆听着,骑单车的小孩也盯着歌唱者,沉浸在嘹亮的歌声中。歌唱者名叫刘咏,周围的人都亲切地喊他大咏。
提到大咏,认识的人无不夸他动人的歌声。事实上,刘咏是一名残疾人。刘咏刚出生时就被确诊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左眼全盲,右眼视力也只有0.06度。虽然他的眼睛残缺,但身残志不残的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当上帝关上大门,他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户。”刘咏说,这是他的座右铭,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14岁开始学二胡,19岁开始学小提琴,“我从十几岁开始,就自学了基本乐理、和声、音乐美学、音乐史等课程。”刘咏说自己高中以后就没有再上过学,凭着对音乐的一腔热血,他在年少时就已自学起了多门音乐课程,这给他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底子。
平日里,他和普通人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着,多年来他在三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着仓库管理员的工作,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精力。仓库管理员需要做账,需要维护电脑,视力正常的人做着都会眼睛发酸,更何况视力有障碍的他。他戴起了厚厚的眼镜,吃力地做着活儿,但却始终坚持着,在这个岗位上走过了三十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乐观的刘咏在工作之余,更是积极参加单位举办的各种文艺表演,给观众带来一首首振奋人心的歌曲,活跃在大家的视线里。2005年,他被推选参加了第二届浙江残疾人歌唱大奖赛,并获得了一等奖。随后的几年,在地方政府、残联、社区的推荐下,他参加了省、市、县上百余次的歌唱培训和比赛,激情嘹亮的歌声让他声名鹊起,从此他对音乐投入了更多的热情。
“过去是凭兴趣,现在唱歌更讲究呼吸、共鸣、吐字这些方面。”刘咏娓娓道来,这些年,他得到了浙江歌舞团原团长金有功的免费专业辅导,在歌唱水平、技巧上得到了质的飞跃。而残联等机构报销了他演出和培训的费用,让他学得更多,也得到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为了回馈社会,他专门开设了网络辅导班,免费帮助有音乐梦想但在身体或经济上有困难的人。在他的辅导下,今年远在山东的张翔宇同学顺利通过了专升本的考试。
当刘咏唱着帕瓦罗蒂的歌时,不仅嗓音惟妙惟肖,还亮出了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事实上,刘咏的英语、法语、德语、朝鲜语说得都很溜。“我从1991年开始就自学意大利语了。”刘咏说,为了能唱好外国歌曲,他开始自学外语。为了学好意大利语,他买了意大利语言教程学习自学理论知识,同时,他坚持收看收听韩国KBS、意大利广播新闻,还听各种歌剧,在听的过程中,逐个单词对照着反复念。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他坚持了二十多年,掌握了多门语言。
记者手记:他不是帕瓦罗蒂,却练就了太阳般炙热的嘹亮歌声。他没有上过一天音乐课,却靠自己的钻研,达到了专业歌手的水平,成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的会员。他的眼睛虽然残缺,但困难从未遮挡他大步前进的视线,在不懈的努力下他走向一个又一个绚丽的舞台,尽情唱响最美的歌声。如今,年过半百的刘咏依旧活跃在各大舞台上,他喜欢唱歌,他从唱歌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还在唱歌中帮助了别人。他用歌唱,点亮了自己的双眼,点亮了暗淡的人生。
周凌余:用意志抒写人生的坚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探索未知世界和求学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常人望而止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八里店镇尹家圩村就有这么一位意志坚强的残疾女孩周凌余。
2002年,还在八里店二中读初三的周凌余患上了肾结石,还经常流大量鼻血。几度住院,病情暂时得以控制,出院后身体一直虚弱,无法回到学校上课。在老师和家长的反复劝说下,周凌余含泪答应休学一年。一年中,这个向往课堂的女孩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在家休学期间,她自学了学校的课程,满怀憧憬,期盼着一年后可以再回到明亮的教室和同学们一起书声琅琅。但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年底,周凌余的病情不仅没有康复,而且全身出现了各种不适并伴随着走路不稳和身体不由自主的倾斜。2003年春季,经湖州市中心医院初步诊断,后经南京鼓楼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复查,确诊为“脊柱测凸”。这一消息似晴天霹雳,把周凌余一家都震呆了。这就意味着一个花样的女孩再也不能去学校读书了,再也不能象常人一样走路甚至瘫痪,不能象常人一样生活了。
脊柱侧凸是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的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瘫。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重度侧凸需手术矫形。周凌余的脊柱侧突已经到了非手术不可的严重地步。
昂贵的手术费和医药费使本来就贫寒的家庭根本无力负担,但家人并没有放弃对周凌余的治疗,为了给女儿筹足20万元的手术费,他们四处借钱。黄天不负苦心人,在学校和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周凌余筹足了手术费,完成了手术。手术后的周凌余在病床上又憧憬着再去学校读书。或许上帝总爱考验一些意志坚强的人,手术后的周凌余因为身体虚弱,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康复,经医院反复检查,又查出脊髓出现了新的病变。雪上加霜,光是手术费和医药费就已经使他们家负债累累.贫困家庭再也无力承担因新的病情变化需支付的费用。周家成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周凌余爷爷因为孙女的病情,忧心忡忡,一病不起,不久与世长辞。
周凌余在昏暗中度过了一年。这一年,她想的很多。她在消极配合家人继续治疗的同时也看到了不少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盲人左丘明笔耕不辍,完成了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和国别史《国语》;被施以割去膝盖骨的酷刑,只能坐轮椅的军事家孙膑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孙膑兵法》;贝多芬是在失聪以后谱写了《第九交响曲》,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前苏联着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失明后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人;英国科学家霍金因患“渐冻症”禁锢在轮椅上四十年之久写成了《时间简史》。他们都是残疾人,他们不为自身躯体的缺憾所困,努力去探索人生的欢乐,领悟生命的真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哲理——生命的残缺虽然是一种遗憾,但人更重要的是精神。
和他们相比,周凌余幸运多了。这个年轻的女孩开始正视现实,她不再消极对待生活,相反,决定以他们为榜样,自学完高中的课程。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周凌余就去问自己的姐姐。2005年10月,她第一次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对于一个随时需要和病魔做斗争、初中都没有正式读完的女孩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信念,靠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周凌余每次自考每门功课都能顺利过关。如今,她考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科18门已经全部过关,只剩下2门实践课——计算机和绘画还未考,2009年上半年有望顺利通过。
周凌余的不幸遭遇和坚强意志引起了八里店镇领导的注意和重视,继而引起区、市领导的重视。2005年春天,周凌余转到杭州富阳中医院住院治疗半年。期间,市政协主席王金根和吴兴区领导、八里店镇领导来到周凌余家,亲切询问了周凌余的病情。此后,王金根主席和吴兴区领导、八里店镇领导在百忙之中每年两次来看望周凌余,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并带了湖州中心医院的骨科专家管主任上门给女孩做检查。
四年来,在领导的关心下,周凌余渐渐走向康复,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温暖,对待生活充满了乐观。面对市、区、镇领导的帮助,周凌余常怀感激之心却无以言表。这个坚强的姑娘动情地说:“因为领导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未来的我只有更努力地学习,更积极地面对人生,才能不辜负领导的关心。”
现年21岁的周凌余打算拿到了自考大专的文凭以后,就去八里店镇的幼儿园实习,然后靠自己的努力找一份工作。
生命可以缺陷,意志却不能摧毁。周凌余用自己的行为充分证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命法则。
张志忠:轮椅上的摄影梦他2岁患小儿麻痹症而下肢瘫痪,一路爬着长大。
命运,不能阻挡他追求艺术之梦。这些年来,为了拍照谋生、为了摄影艺术,他用坏了6辆电动三轮车等代步工具,照相机用到了第12台。
至今,他已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20多幅,获奖9次。在日前颁奖的首届“三溪人家”杯主题摄影大赛中,他的作品更是拔得头筹,夺得了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一、五千元摄影大奖花落下肢瘫痪的他
1月16日,首届“三溪人家”杯主题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缙云县三溪乡举行。本次摄影大赛由《丽水摄影》杂志、缙云县三溪乡政府等联合主办,大赛历时10个月,全市100余位摄影家的近千幅(组)作品参加角逐。颇具戏剧性的是,拿下大赛唯一一个一等奖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下肢瘫痪残疾人,他叫张志忠。他,也是大赛唯一的一位残疾人参赛者。
在颁奖仪式现场,张志忠手捧获奖证书和五千元奖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于他来说,这份收获更是来之不易。此次大赛,他还将两个优秀奖收入囊中。
眼前的张志忠,从他的三轮摩托车下来,身体高度不足1米。因为他只能蹲在地上,用双手支撑着脚背,艰难地一点一点向前移动。由于双脚瘫痪,他甚至不能使用拐杖,平时一般靠轮椅代步。
张志忠说,几个月来,为了拍摄参赛作品,他前后往缙云三溪跑了6趟。
张志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清晨5点半启动摩托车往三溪村跑。三溪离他家虽然只有20多公里,但起初并不熟悉。当时他计划到一个叫余山的村庄俯拍三溪,没想到去余山的路非常陡峭,有一段路全是近似30度斜坡,偏偏此时车子又出现故障,油门索卡死,车子一启动就往前窜,刹车短暂失灵,开得他心惊肉跳!开到后来,拐进一片竹林里,怎么也看不到三溪全景,水泥路也没了,而那一刻,曙光已经出现了,他赶紧掉转车头往回跑。车子拐过一个弯,张志忠让眼前的美景惊呆了:圣光!田间、山坡上的晨雾,在初阳的映衬下,圣洁而迷人!他激动地连连按下了快门。优秀奖作品《圣光》就这样诞生了。
2013年10月29日,一个秋天的傍晚,张志忠带着6岁的女儿第六次去三溪摄影,在一处康庄公路转弯处,整个三溪村的面貌呈现在他的面前:夕阳西斜,炊烟袅袅,梯田层层叠叠,一排排新房错落有致……张志忠连忙架起三脚架,一口气拍了四五张!终于拍出了让他满意的一等奖作品《三溪人家》。
二、摇着手摇车拍照的乡村流动摄影师
1965年,张志忠出生在缙云县双溪口乡双溪口村。2岁时的那场灾难,他当然没有印象。在他的记忆里,苦难与生俱来。他笑言自己小时候走路,都是拿来爬的,一路爬着长大。他兄妹4人,他排行老二,由姐弟背着上完初中后,辍学了。
离开学校后,前路一片迷茫。母亲建议张志忠去学算命,好歹以后能混口饭吃。这是他无法接受的。父亲动员他在家自学家电维修,书都买来看了。这时他却迷上了拍照片。起初,他看到一个同学背着照相机到处拍,心生羡慕,就借来拍着玩。他的天赋立马显现:一下子就超越了同学的水平。这也源于平时他对艺术的喜爱,空闲时会出去画画山水素描、画画头像。父亲看着他对摄影入迷,狠狠心,花费130元给他买了一台海鸥双镜头单反相机。那是1986年,130元在农村人看来,还是一个大数字。他又去买来摄影的书籍,一头钻了进去,很快掌握了摄影的各种要领,并添置了冲洗黑白照片的暗房设备,摸索实践了几次,就应用自如。
此后,双溪口乡及附近的溶江乡各个村庄,时常会出现一个背着相机,摇着手摇车的青年,上门为村民们拍照片。张志忠说,在别人看来,每天摇着手摇车走村串户,太辛苦了。他却从未有此感觉,相反,感觉快乐极了。当时,拍的都是黑白照,上门每拍一张,收费8毛钱,冲洗好后再送回。除去相纸等成本,每张照片可以赚五六毛钱呢。
自从背上相机后,张志忠不但可以自己混到吃的,还不时地可以补贴家用。这是他最开心的事。为此他时常忙得不亦乐乎。比如离家十多里的花楼村、当坑村,他每年要摇着手摇车去好多次。手摇酸了,停下来歇一阵,继续走。最远的,甚至摇着车去了25里远的舒洪镇拍照。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本乡的岩门村拍摄电影《八仙的传说》,前去看热闹的观众非常多,他从中嗅到了“商机”,也摇着车去,给观众拍照片。那几天,他一天去两趟岩门,轻松赚了一笔。也有遇到危险的时候。1992年,那时他已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有一回经过稠门岭时,由于岭陡,开不上去,刚好碰到一位开着手扶拖拉机的熟人,就将三轮车用绳子吊在拖拉机后面,拉着走。没曾想,一个大拐弯,车速太快,他的三轮车翻倒了,将他甩出车外,照相机也摔坏了。此后,再也不敢让别的车拉着走。
1990年开始,张志忠尝试拍摄彩色照片,并于1994年停止去乡村流动拍照,在双溪口村路边开出了一家照相馆。那一年,有一位外乡人也在双溪口开出了一家照相馆。张志忠凭着过硬的摄影技术,不到一年时间,就将对方淘汰了。此后,陆续有3位同乡外村人在双溪口开过照相馆,都竞争不过张志忠的摄影水平,关门走人。
三、老婆背着他去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
张志忠的爱情婚姻也颇具传奇色彩。
曾经,他也勇敢地追求过爱情,谈过几个女朋友,但最终都以女方父母不同意而告终。正当他心灰意冷,不再对爱情心存奢望时,爱情的春天却突如其来。
2007年隆冬的一天,他的手机突然收到一个短信:“多年前的朋友,你还好吗?”这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他不敢轻易回电。赶紧一打听,原来是多年前他谈过的一位女友的一个朋友,叫王静雪。他连忙打了电话过去。寒暄了一阵子,王静雪声音低低地说:“我老公死了。”“那你嫁我好了。”张志忠半开玩笑似地,几乎是脱口而出。张志忠承认,从那一刻开始,他内心的坚冰瞬间融化了。此后几天,他天天给王静雪打电话。原来,王静雪的先夫患上癌症,不仅花光家中所有的钱,还借了不少的债,可最终还是走了,一个儿子正在读大学,沉重的经济压力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两颗悲苦的心就这样很快走近了。
2008年1月9日,王静雪背着张志忠,走上缙云民政局门口的台阶,办理了结婚证。张志忠在43岁这年,迎来了自己迟到的爱情。缙云县肢残人协会还在黄龙寺为他们举办了盛大的婚礼。这年秋天,他们爱情的结晶:女儿张洛旖来到了他们的幸福生活中。
四、用最简单的器材拍出最出色的照片
如果说此前的拍照都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么,2010年9月,参加首届浙江省残疾人摄影艺术创作培训班,是张志忠得到启蒙、走上摄影创作道路的标志。
张志忠清楚记得,培训班仅一天,在丽水,请的老师是摄影家吴品禾。上午,吴品禾老师做讲座、讲理论,下午带着大家去拍摄、去实践,傍晚给学员的作品做讲评。张志忠说,那一天,似乎让他真正领悟了什么叫摄影艺术。此后,他的摄影创作热情高涨,摄影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
2011年,他的摄影作品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2011年12月,他新买的第7辆代步工具三轮摩托车运到了,这是他购置的首辆拥有封闭驾驶室的车子,从此可以告别在外风吹雨打的日子,他激动地按下了快门。这张对他有特殊意义的摄影作品《我的座驾六人抬》很快刊登在了当月21日的《都市快报》上。这以后,在短短的不到一年半时间内,他有15幅摄影作品亮相《都市快报》,作品《幽巷》还荣获快拍快拍网2012年“国庆在路上”相机快拍奖。
2013年11月6日,中国第十五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暨2013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在丽水举行,为此,张志忠特意花费1万多元去买了一台新的相机——宾得5K2S单反相机。他在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上一台,让我入门;这一台,让我进入摄影艺术殿堂!”在本届摄影文化节“快拍丽水一日”大赛1100多幅参赛作品中,张志忠抓拍的作品《不速之客》胜出,获得了10个“特别纪念奖”之一。这在强手如林的参赛者中,几多不易:许多摄影家扛出的,都是数十上百万的摄影器材,而张志忠还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
张志忠坦言,对于他来说,一万多元的设备,已足够用。他一直坚持的一个摄影理念是:“你用最简单的器材拍出最出色的照片,你才是高手。”也有一些人对像他这样的残疾人外出搞摄影创作冷嘲热讽,对此,张志忠坦然相对,他说,正因为如此,他更要拍出好作品。
2013年9月,张志忠的摄影作品《珍珠长裙》还出现在了国家级核心期刊《照相机》杂志上,并获得该杂志摄影月赛优秀奖。张志忠动情地说:“对于我来说,摄影是一个梦,一个轮椅上的梦,我将用我笨拙的镜头,对准五光十色的世界,记录绚丽的人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