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

设计完美人生一条美丽的小溪,人们可以轻松跨越,并为之写下清丽的诗歌。
然而,当我们忽然面对一座雄伟壮丽的高山时,却常因为它巨大的存在而哑然,我们会觉得此时此刻语言是如此的苍白,苍白得使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我们的震撼。
在丽水的残疾人企业家群体中,周建军是这样一座巍峨的高山,一个巨大的存在。这样一座巍峨的高山,无论从哪一面攀缘上去,都会发现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周建军可写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曲折的人生经历,丰富的创业故事,温文尔雅的学者素养,以及他的厚德载物,他的守正出奇……每一面都藏珍蕴秀。
自强不息
都是命运捉弄。
四岁那年,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致使周建军的右腿终生残疾。这意味着他今后的人生再也无法用自己的双腿平稳前行了;再也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天真浪漫的金色童年;再也不能活蹦乱跳地去上学了——上苍就是如此不公,他的快乐童年似乎以一种绝情的方式被提前没收。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右下肢开始萎缩。其实,在那个幼小的心灵深处,仿佛还没有察觉到自己与其他孩子有大的不同,直到上学。
那是一个无知的年代,一个残疾的孩子,就被视为“废人”。
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活蹦乱跳背着书包去上学,他也多么渴望能和他们一样去上课。可一瘸一拐从家到学校换来的是一双双看待异物一般的眼光,这对一个右腿残疾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呢?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也许正是身体上的缺陷,使周建军在学习上表现出比别的同学更聪明能干。好强的周建军不懈努力,以惊人的毅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可是,就是这位优秀的残疾学生,却在生平第一次高考中因残疾而遭受了巨大打击。1983年,他参加高考,成绩出类拔萃,但最终还是被高等学府拒之门外,他想再复习、再考。然而,龙泉唯一的高复班也拒绝了他。
就在那年,周建军到龙泉林业局当了一名临时工。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学习。他再次参加了高考,他的考分超过录取分数线100多分……
结果是再次被拒收。很多人都劝他:“别考了,就算你考满分,也是没用的。”甚至于有人说大学收了残疾人会影响形象……倔强的周建军就是不信,这么大的世界,这么大的国家,会容不下残疾人?他在心底无数次抗争:“我一定要上大学”。正是凭着这份信念和意志,他开始了艰难的高复之路。这一高复,就又是两年,不是因为成绩差没被录取,而仅仅是因为当时的大学不招收残疾人,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他的心里有过委屈,也有过哀怨,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放弃。高复的生活很艰苦,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给他的生活和学习造成诸多不便,但是“我要读大学”的信念支撑着他必须坚持下去。天道酬勤,在三次被大学拒之门外之后,1986年9月,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被浙江电大丽水分校工民建普通专科班录取!尽管是一份迟到的喜迅,但他毕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周建军深深懂得迈进大学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幸运,也是所有残疾人的幸事,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象征。他有理由相信,只要拼搏,必有用武之处。
只有取得更好的成绩才对得起这么多关心自己的人,才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大学三年,他很少十一点钟以前睡觉,利用点滴时间也要学习,他没有被困难吓退,以顽强的毅力又一次战胜了命运。当得到老师、同学们一次次的夸奖,听着他们一句句真切的话语时,周建军多么的欣慰!因为再也没有同学将他视为“无用的残废人”了。
转眼间,三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1989年8月,周建军进入了建筑工地实习,这是他通向建筑设计业的一个台阶。周建军带着一身技能,怀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来到建筑工地。
1990年底,由于毕业和实习成绩突出,他被正式分配到原丽水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工作,成了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如今,周建军已经是我市建筑设计领域的佼佼者和房地产业优秀的管理者。
在工作期间,周建军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他这样说过:“作为设计人员,我的灵感来源于现场与工地,别无他途。”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虽然身有残疾,但只要工作需要,不管夜里还是节假日,他都是随叫随到。只因他热爱建筑设计事业。
回归自尊
周建军曾这样说过:每个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不断地寻找新的起点。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命运的安排,我一直抱以犹疑的态度,在我看来,这似乎是永不停歇也无法停歇的前行。
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成就周建军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深植于他内心的人文精神。有了这种形而上的人文精神为底蕴,他才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为经济所奴役的“经济动物”,他才把形而下的创业和经营中的种种,做得瑰丽出彩,令人叹服。
无论是在丽水市建筑工程公司锻炼,还是在基层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周建军工作认真,刻苦钻研业务,很快就成为了丽水建筑设计行业的中坚力量与技术骨干,承接了许多在丽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型公共建筑等一系列项目的设计工作,在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1994年,参加工作还不到三年的周建军就接手一项标志着他人生重要一环的重大项目:丽水府前菜市场改造工程设计总负责。
这个菜市场,是当时全省最大的农贸市场。是挑战也是机遇!
这个项目他做得出彩,也很服众。这符合周建军的不服输的坚强意志!
接踵而至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大动作”:青田火车站站房工程、遂昌公安局刑事技术大厦、丽水飞鹤信息广场主楼、莲都区政府办公大楼加层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共建筑。
十年间,经周建军之手设计的项目面积就达到60万平方米!
然而,就在如帆随影的当口,周建军却做出很多健全人都大跌眼镜的抉择——放弃稳当舒适的事业单位,下海搏击。
那他能成功吗?他是怎么成功的?为什么是他成功?为什么他能成功?为什么他在事业进入颠峰时选择离去?他的离去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鉴于他在行业内出类拔萃,原丽水同心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现任浙江同心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陈王斌先生对其非常关注,并多次盛情邀请其加盟“同心”。他被陈王斌先生对人才的渴求和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真诚所打动。2001年9月,他毅然辞去公职,不惜舍弃全民事业单位干部身份加盟同心,担任设计部经理,组建了同心设计部(现丽水同德设计有限公司的前身,目前该公司为乙级设计资质,年产值达800多万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并为同心集团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
此后,他的建筑设计和企业管理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施展。
2003年7月,浙江同心集团成立,这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投资集团,注册总资本达5.6亿元人民币。他受命组建浙江同心集团丽水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总经理。这是周建军人生的又一个重大转折——从技术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变。
担任浙江同心集团丽水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后,能否迅速从“技术员”成长为“管理者”是人们所忧虑的。他深知人们的疑惑源于何处。这次,他得用行动证明,残疾人一样能管理好一个企业。
由于该公司是在原丽水同心房产云和分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该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成为拥有三个房产分公司(云和、龙泉、遂昌),注册资金2000万元,年开发在建项目达20万平方米,年开发竣工面积达8.0万平方米,拥有资产达2.2亿元,成为在丽水有较大影响力的房产企业,一跃成为浙江同心集团旗下规模实力最强的独立子公司之一,所属的分公司成为云和、龙泉、遂昌等地第一、二的纳税大户,为丽水市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其中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不断提升了他自身的价值。
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理念,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较强的开拓能力,工作果断务实,以人性化管理方式,迅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获得了企业员工的支持和信任。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企业一把手,他非常注重自身管理能力的培养(目前已从清华大学房地产高级总裁研修班结业),以现代企业家的经营意识强化企业的管理,在人生的价值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注重企业文华的建设,提高了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为浙江同心集团输送了很多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连年取得骄人的业绩。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他有着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他的论文曾经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连省内一位资深的设计师也称赞他是专家型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
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006年10月,浙江同心集团董事局将其调回集团总部担任技术管理中心主任,负责集团的技术管理工作,并担任浙江同心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亿元)总工程师,还兼任浙江同心集团丽水欧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集团董事局对其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他务实的工作,进一步提升整个同心集团的技术管理水平,加大对集团下属子公司丽水欧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扶持,并通过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在两年内使欧雅公司从丽水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发展成丽水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
对于身兼数职的周建军而言,这一工作岗位调动,无疑是集团公司对自己的厚爱与信任。他亦充满了信心。
通过几年经营管理实践和个人不懈的努力,他已经由一个纯专业技术人员向一个集专业能力与行政管理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过渡,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职业企业家。
“谁不能燃烧,谁就只能冒烟”奥斯特洛夫斯基如是说。
“既已点燃,就得持续燃放”周建军却是这样践行。
因为他在实践中已认知:
中国的企业界,是一块动荡的海。
中国的企业家,是一片深邃的天。
在这海天之间,永远有升起的太阳。
快乐工作
歌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周建军有句座右铭:快乐地工作。
“快乐中顺便完成工作。”他用近20年的从业经历,展现了我市第一代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历程。他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是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二是他永远在学习、创新。
这是一路高歌者的乐观情怀,也是一个残疾人企业家的自信从容。
“Judge(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Harvard(哈佛),是不是Stanford(斯坦福),不要Judge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Judge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回家。”这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度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对待团队的经典之言。周建军的座右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建军的确是能在压力下找到“乐子”并化为动力的高手。1999年,莲都区政府办公大楼的加层改造项目就是一例。
莲都区政府办公大楼是在原有的四层老办公大楼基础上加层改造的。改建工程存大三大难题:一是要在老楼上加5—6层很少见;二是上面施工,下面照常办公,安全措施必须保证;三是时间极其紧迫。
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他带领他的团队迎“压”而进。受命后,周建军专门到杭州,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专家。最后,他率领大家大胆地运用“外套式加层”这一省内无先例的理论与方法成功设计了雄伟壮观的大厦。
这个项目的建设,使周建军和他的团队又一次在压力面前齐心远航。整个团队得到锤炼,业务水平突飞猛进。他的论文被收入《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一部典籍中,并荣获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周建军的脑海里,每一个项目都得是和谐音符,那才是完美的建筑。
这是一个快乐的团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迷人的笑容。同心集团公司员工无不由衷地说,在这方面,周建军功不可没。“周总经常说要快乐生活,快乐工作。”“他曾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在快乐的过程中顺便完成工作’。”听了这些,他的下属对于即将展开的人生画卷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他是个特别容易满足,容易快乐的人。
现在,他也把“快乐”带到了整个团队中。一般的企业都有激励机制,可很少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会像浙江同心集团公司这么花样百出,如此具有向心力。
其实,在周建军心中,他的所谓“快乐”即是对企业的“责任”。这二字不仅包含着对企业员的关心与满足,更包含着企业对社会的回报和感恩。
在这样的氛围里,团队的气氛越来越好,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忙着自己的工作。因为大家不再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快乐”而工作。周建军说,“企业运作,很多事情都不能靠制度,而是要靠文化。”他是成功的,他的“快乐工作”理念给公司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言传身教“从细节走向成功”,当谈起具体工作时,他变得有些严肃。对待工作,他非常执着,连细小的环节都很上心。“很多细节都很重要,比如接电话,一接电话,首先要做的就该是自报家门,这很重要。”进电梯的礼仪、办公着装的标准、与客户交流的态度……每一个细节,他都有严谨的要求。也许你会觉得一个老总关心这些小事是否小题大作,可恰恰就是这些细节体现一个企业家的文化底蕴和素质。
周建军对员工的管理沿用了“润物细无声”这一招。他不骂人,但会耐心地指出不足,还会给一定的修正时间。周建军非常重视培训,可他对培训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实用”。难怪有员工说他像“导师”,善于教育,还有员工感叹在他的任期里,大家的素质都有较大提高。
理解万岁,沟通无价。周建军说自己最希望拥有的才能是“好口才”,因为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演讲改变别人的认知。从容、沉稳,以至于外界常把他和“沉默寡言”画上了等号。其实这位正在就读清华大学房地产高级总裁研修班的周总,他诚恳、聪明且口才了得。
在生活中,或者是在工作中,周建军都非常注重沟通。当他随意平和地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一切的紧张都会烟消云散。你会很容易从他那里感受到真诚,于随和中体会到锐气和执着。
他对工作执着,韧性很强。他对市场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准确。在平时,他是个性情中人,很重感情。员工遇到挫折或者困难,他会一直鼓励他、关心他。
周建军提倡一种民主开放的企业氛围,对每一项重大经营决策、每一次重要的人事任免、每一次员工定额工资的调整,都会征集员工的意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规定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的增加同步提高,同时还积极向集团公司争取将全体员工纳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社会保险,从而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周建军非常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先后支持建立了党建活动中心、职工之家、学习培训中心等一系列文体组织,并制定了职工教育培训规划,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分层次对各类员工进行轮训。
周建军是有创意的企业管理者。每次他策划的活动者很有新意。他还是一个很大气的人,舍得投入。他经常说“开心生活,开心工作”。同心集团公司的高管们也说,周建军搞了很多内部活动,这个团队越来越紧凑,越来越默契了。
佛家禅宗有一句话是“芥子纳须弥”,这很容易联想到周建军的心胸,或许这也是他所要承受的压力。
2006年7月,周建军荣获了“十五”期间“丽水市残疾人创业能人”殊荣,2007年4月,周建军再次摘得“丽水市残疾人十佳企业家”的桂冠,和其他丽水知名残疾人企业家如洪志和、王岳武等一起受到表彰。
此时,距他执掌同心集团丽水房地产公司已有三年的时间。
从质疑声中从容走来,他带领同心集团丽水房地产公司走向现代企业发展之路。
此情此景不得不让人想起十八年前,刚从学校出来,一瘸一拐走向工地的不被人重视的残疾青年。然而,周建军并未因此而绝望与退缩,他的弓弦依然如故。充满自信、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自我、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在各展风流的丽水企业家中,周建军是可以完美诠释“自强”内涵的人士之一。
爱心永驻
“企业和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是必须的,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周建军肺腑之言。
作为丽水市残联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周建军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协会的工作。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一直都是主要的组织者之一。他与协会主席谢丽福组织的“市领导与残疾人共进年夜饭”活动,为残疾人与政府领导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领导能更多地倾听到残疾人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困难。这项活动自一九九八年起坚持至今,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周建军利用自身工作性质与外界接触多的优势,为协会筹集资金,用于协会活动和慰问贫困残疾人。
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利益,他多次组织或参与调解了残疾人与外界的纠纷。一位残疾朋友在汽车东站遭到车站派出所民警的殴打,他得知后,亲自到东站与车站领导及派出所进行交涉,据理力争。在市残联领导的协助下,使车站派出所当事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向被打的残疾人赔礼道歉,并赔偿医药费和损失,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
作为丽水市残疾人的领头羊之一,他非常注重残疾人优秀人才的挖掘,不断为协会增添新血液。现任丽水市残联肢残人协会秘书长的刘汝明,就是他挖掘和培养起来的。
残疾人创业史总是充满血泪与伤痛。
而挺起胸膛、抛弃无望是他们融入社会走向成功迈出的最艰难的第一步。周建军如斯成长,最能体味个中甘苦。
经人提起,他认识了残疾人周丽勇,周丽勇喜欢美术,但由于身体残疾,非常悲观,不能自拔。
周建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周丽勇谈心,并用自身和许多残疾朋友的不幸和奋斗经历来鼓励周丽勇摆脱悲观的情绪,重新振作起来。他将周丽勇的情况多次与市、区残联领导进行沟通,得到了残联领导的重视。市残联多次送周丽勇到外地高校进修,拜名家为师,使周丽勇消除了悲观情绪,绘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他还多方努力为周丽勇寻求就业机会。目前,周丽勇已经成为丽水小有名气的残疾人画家,自己开了一家画廊,生意兴隆。而且娶了个贤淑美貌的妻子,幸福生活使周丽勇如饮甘露,精神焕发。
作为一名先富起来的残疾人,周建军关心残疾兄弟姐妹们的处境。他一直认为,一个人富起来不难,但要带动大家一起富起来的确需要精力,更需要爱心。金钱的帮助只能是一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大家摆脱贫困。因此,他热衷于为广大的残疾朋友出谋划策,寻求致富的途径。作为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他来说,帮助残疾朋友一起走向富裕是他的心愿。
每个时代都会有神话。改革开放后的浙西南山川,在风起云涌的商海中,更是不缺少神话的主角。他们有的赤手空拳,有的借梯登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勇搏击,写就出一个个令健全人亦难以企及的财富神话。周建军是丽水建筑业的传奇人物。从建筑设计人员到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的转变是巨大的,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他却能游走自如。凭着自己的努力、拼搏和自信,在身体条件以及管理经验不及他人的行业里做出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成绩。
然而提及往事,所有神话的背后其实包含更多的是平凡与沧桑,是坚定与执着。或许,我们需要换一个更完整的定义,不是神话,而是自尊,是一种不仅追求活着,而且更追求生活的高贵价值。
一个出彩的人生,需要有自己科学而坚定的价值标准,需要有明晰的社会责任心和时代使命感。如此说来,周建军无疑是出彩的,因为他正奋力设计着他的完美人生。
【作者附记】
周建军是一个外柔而内刚型的人物。这是一个矛盾的概括,但,用在周建军身上却恰到好处。
“十五”期间“丽水市残疾人创业能人”、“丽水市十佳残疾人企业家”……这些壮丽的光环介绍起来让人觉得他刚毅与顽强,又颇费力气。当然,要是去掉这些复杂又代表成功的称谓,周建军其实是一个至柔之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残疾人能靠顽强拼搏而功成名就,要感谢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感谢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关心爱护,感谢家属亲人的同舟共济。”这平实的话语中透露着一个优秀残疾人的质朴。
然而,当提及对未来的设想时,他说:“不论你是在为他人设计,抑或为自己设计,只要你的图纸还完美,你的人生就不会有缺憾”。其中又包含了多少的豪迈与豁达,多少的责任和使命。
从逆境中崛起的女人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能力受到了限制,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是,对生命和生活自强不息的追求,使得许多残疾人做出了杰出的社会贡献,他们驾驭生活,挑战命运的可贵精神品质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时代精神丰碑。 ——邓朴方
比翼齐飞双折翅
百山祖巍巍耸立,三江源汩汩涌动,山岭连绵,群峰起伏,藏珍蕴秀,风光绮丽。大自然造物千姿百态,最充满生机,最充满活力,最充满灵性的是山。那景致,那情趣,那境地,是别的任何景物所无法比拟的。这充沛于天地之间的山,自有其宽厚的胸襟,浩然的正气,更凝聚着一种力量和胆识。
1964年的春天,随着一声婴儿啼哭,一个山的女儿诞生了,诞生在群山环绕,风景宜人但交通不便的五大堡乡大洪村的一户农民家庭。父母给她取了个菊香的名字。在那个为温饱而劳作的特殊年代里,陈菊香曾渴望着与同龄人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渴望着自己也能与同龄小伙伴一样手捧课本聆听老师的教诲,朗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名篇,渴望着在那浩瀚的书海里遨游,吸收人类知识的财富。然而,窘迫的家庭经济条件,还是让她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尽管如此,大山里那灵性的凝聚,让她拥有了智慧;山间那陡峭的小路,磨练了她的意志,让她懂得了坚强;纯朴民风的熏陶,让她有了博大的胸怀。长大成人后的陈菊香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了村里同龄女孩子中的佼佼者。经人介绍,她与本乡的一位技艺精湛的年青石匠喜结连理。
水因陡而流,山因势而起,人因穷而变。风华正茂年青有为的丈夫,为了尽快改变贫困的生活条件,惜别新婚的爱妻,走出大山,凭借手艺独闯江湖。而陈菊香则留守家中,耕作田地,照顾父母,抚育孩子。当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商海的大潮汹涌澎湃的时候,善于观察事物捕捉信息的她,精明地看到了大山蕴含的商机。于是她筹措资金,一边料理家务,一边早出晚归,从林户手中收购木材,做起了长途木材贩运的生意。车轮飞转,车尘相伴,一路颠簸,汗水雨水泥水时时沾身。一车车装满城市建设需要的原木运出大山,一辆辆满载菇农急需麦麸的车辆开进村里。青山绿水间绵延的交通之路延伸着,丽水,温州,杭州,宁波,连云港……先后陆续留下了她的足迹。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而抓住机遇的人总是在辛苦中第一个尝到甜头。财富在两点一线的运输中聚集,心中埋藏已久的建造一幢当地少有的“洋房”的最高目标也在夫妻俩的埋头苦干中拔地而起。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在两个女儿的欢笑声中回荡着,在村民的羡慕中他们感到自慰,勤劳致富带来的甜蜜使这对夫妇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福祸。灾难总是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降临。1998年3月的一天,淫雨霏霏,陈菊香在为孩子做好饭后,押运运输木材外出销售。由于陡峭的简易机耕路崎岖不平,路基在雨水的浸泡下松软,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又处置不当,运输车不慎翻入近30米的山涧中。坐在驾驶室里随车押运的陈菊香在车子的翻滚中不幸被摔出,腰部和左腿被车上滚落的木头砸伤,左脚的胫骨和腓骨两节粉碎性骨折,鲜血直流,一度昏迷。因伤势过重,陈菊香被送往丽水市医院,随又转往上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先后花去医疗费用30多万元。虽经医生们的不断努力,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左腿比右腿小了三分之一,两腿长短不一,最后不得不再做手术安装假肢,成为了肢体残疾人中的一员。就在陈菊香与厄运抗争的过程中,老天爷又似乎在捉弄她,考验她,摧毁她。在她进行治疗恢复期间,丈夫骑摩托车外出办事,被汽车撞倒,受伤昏迷路边,幸被路过的好心人救起,送往县医院治疗,腿部也受伤致残。原本健康的两个人,而今双双成为了残疾人。更令人辛酸的是夫妻俩呕心沥血建造的“洋房”,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山体滑坡,顷刻间被掩埋和摧毁。接二连三的飞来横祸,使陈菊香原本富裕的家庭变成了“一穷二白”。
宁静的山村之夜,清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望着天空闪烁的星星,一点点往事历历在目。昨日的艰辛与付出,昨日的幸福与温馨,昨日的成功与喜悦,如同一片烟云消失得无影无踪。困惑,焦虑,迷茫,忧愁,痛苦化作了一种情感,袭扰全身。这种情感笼罩着她,打击着她,撕裂着她。眼眶中噙满的泪水终于如山泉喷涌而出,流过两腮,湿透了衣襟。面对辽阔的天空,沉默的大山,她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呐喊:苍天啊,人真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吗”?大地啊,人生之路真的是越走越狭窄吗?真的要消极悲观颓废沉沦下去吗?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使得陈菊香对人生和家庭生活都失去了信心,感到人生没有了意义。她白天不敢面对亲朋和一片狼籍的家庭,夜里不敢面对子女和夫妻双双残疾的现实,外出又不敢面对村庄的人们,乃至社会。她的自我封闭与沉闷,让往日的欢乐与幸福渐渐远去,她的厌世之念,让今日的不安与痛苦接踵而来。乌黑发亮的发际间忽然镶嵌上了几缕银丝,原本平展的额头也在昼夜之间布满了皱纹。
峰回路转花又明
在陈菊香人生及家庭遭遇不幸,厄运连连的时候,善良的村民们没有忘记她,提着家禽鸡蛋来探望了;热情的乡村干部没有忘记他,带着补品来慰问了;关心的县残联领导更没有忘记她,带着帮扶资金来了。彩虹总在风雨后,人间自古多真情。面对乡亲们的亲情,面对乡村干部的浓情,面对县残联领导的“雪中送碳”,那颗千疮百孔的心得到了修补。她懂得了“残疾人”仅仅是医学意义上的称谓。残疾人与健全人享受着完全一样的权利与义务。残疾人的心志不能停留在等待社会和他人救助的阶段,而要以自立自强的姿态,与健全人群同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面对残疾,她最终没有低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面对病痛,她最终没有退却,以热爱生活的态度锐意进取;面对残酷的命运,她最终没有倒下,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继续弹奏催人奋进的乐章。她依靠县残联和当地党委政府及村两委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以多付出于常人一倍甚至是几倍的辛苦,从家庭作坊式的所谓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开始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规模经营和自强致富之路。
八十年代,林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激发了广大林农“管好林,护好林,用好林”的积极性。集体的统管山却因集体经济的薄弱而无法造护林。社会的进步,城市集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迅速转移,使得责任山、自留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荒芜。陈菊香环视周围,审视自己,再次抓住了机遇,在县残联4000多元专项扶持资金和1200元无偿援助款的支持下,向信用联社贷款10000多元,与丈夫一道,承包了一片荒芜多年、面积约100亩的集体统管山。
当天边渐渐地亮起来,一轮朱红色的太阳从山峦的顶间慢慢爬了上来,金光灼灼,霞光瞬间布满了半边天。此时,夫妻俩已经在百灵鸟的欢叫下开始了一日的劳作。劈山,整地,锄草,嫁接,施肥。当斗大的太阳向西斜去,山哪,树哪,云哪,霞哪披上了金装,一会儿工夫又退却下去。深蓝色的夜幕登场了。天空散落着几颗星点,高悬的玉盘洒下银光,山面上轻涂了一层薄粉,稀疏的树影被肩扛锄头腿脚不便、疲惫不堪的陈菊香夫妇拦腰斩断。那被晚风吹起的沙沙作响的树叶声,仿佛是精彩晚会谢幕的掌声,在列队欢送着这对勤劳的人。挖坑,放苗,填埋,踩实。泥泞的坡,蹉跎的路,浑浊的沟,锄把上,鞋子上,裤脚上,衣袖上,都沾上了泥水汗水混融一体的染色物。春夏秋冬,日复一日,顶风雨,冒酷暑,战严寒。一份耕耘,一份回报。枯木回春,鲜花艳丽,幼苗成活,林木葱郁。次年,陈菊香夫妇俩又在坪坛弯承包了217亩果园。夫妇俩起早摸黑,全身心地投入果园里,带领季节工把15亩杨梅、80亩锥栗、10亩柿子、12亩厚朴和100亩笋竹两用林进行了山场重新翻新、改造和施肥,还对5亩多的荒芜多年的鱼塘进行了整理维修,养上了草鱼、鲤鱼等淡水鱼。
多年的打拼,使得陈菊香明白了一个道理:物质财富的创造离不开知识,知识是通向理想的阶梯。为了科学种植养殖,增产稳产,改良果品,她不惜重金到福建省建阳市高薪聘请果木专家来进行现场辅导,同时到浙江奉化市种植专业户那里取经。县里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她都积极参加,虚心学习,诚心诚意地向农艺师请教果树栽培技术,并勇于实践。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收获总是对那些苦干加巧干的人情有独钟。这一年风调雨顺,管理到位,承包的山林果园部分投产,产出杨梅、锥栗和柿子近5000多公斤。
初次尝到农业综合开发甜头的陈菊香,一发不可收拾。第三年夫妇俩又承包了温岙、碓坑弯的2080亩山林和120亩荒田,以及门林后1600亩的毛竹林。面对大片的山场,要育好林,护好林,改造好山林,没有路是不行的,修路是硬仗。夫妇俩没有伸手向政府要钱,而是全凭自己的信用向亲戚、朋友借贷,多方筹集资金,从温岙到碓坑2.8公里的机耕路终于如期破土动工。两年间,陈菊香先后投入12.5万元用于山场果园设施建设。为了节省支出,夫妇俩咬紧牙关,和民工们一起披荆斩棘,挖土方,扛石头,叠路堪,填凹坑,铺路面,餐风露宿,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晴天满头汗、雨天一身泥的日子,穿越丛林长约2.8公里的机耕路,终于在他们百折不挠、夜以继日的奋斗中开通。这条漫长蜿蜒的路,不但给山场,果园,林木的管护和木材的运输带来了有利条件,而且也给岗后洋等邻近几个行政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2001年,她与丈夫又种植抚育了杉木速生丰产林660亩,笋竹两用林800亩,苦丁茶30亩。2003年,陈菊香又从福建省建瓯市买来了种牛10多头,在果树基地边建起了牛圈,让牛吃山上的草,让牛粪成为果树的肥料,春耕农忙时低价出租给农户犁田,并免费供给残疾人家庭使用。她所养的种牛而今已增加到24头。2004年,经过一番探索,陈菊香在几十亩的荒田上试着种植了白术药材,还种植了60亩雷公藤、3亩吊瓜。生态第一县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适宜的土壤,有机施肥加上精心照料,使得当年产出的白术受到了制药厂家的青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她又从举水、岭头等乡镇招收残疾人作帮手,还雇用了50多名季节工帮忙管理林区。事业红红火火。她那农、林、牧、副、渔式的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初具规模,而今已成为庆元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验区和科技兴农的试验田。群众的交口称赞,领导的热情鼓励,再次让陈菊香展现了由衷的笑颜。这笑颜展示的正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的这种勇于战胜命运,做命运主人的坚强人格。
2004年2月17日,庆元县委县政府在菇城剧院召开县委县府全会暨全县干部大会。县委书记蔡小华在会上作了题为《围绕第一要务,立志二次创业,努力推进庆元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主题报告。“二次创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激活民间资本,引进外来资本,展民营经济,跃商贸经济,确立“以富民为先,富民以创业为先”理念,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创业的新局。这次大会如一股春风,吹绿了庆元大地,吹暖了人心,也让陈菊香精神更加振奋,斗志更加昂扬。她思考着,思考着如何依托林业资源精加工,增加附加值;她酝酿着,酝酿着如何办厂;她勾画着,勾画着办厂的未来蓝图。她走进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办厂的优惠政策;她走进工业园区,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她走进企业,了解类似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她走出庆元,迈向城市,了解市场情况;她走进农村,了解劳动力情况。思考意味着酝酿,酝酿意味着实施。最终她将眼光锁定在竹木加工的行业上。当她掷地有声宣布这个决定后,有关职能部门给予了这个残疾人的领军人物以大力的支持。2007年3月份的一天,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风拂柳,鸟语花香。约八时整,庆元县淤上乡的声声爆竹响彻了天空,陈菊香投资了50多万元兴办的拥有30多个工人的庆元县利民木制品厂正式开始生产了。本着“诚信是根本,时间是保证,质量是生命”的办厂宗旨,合格的产品销往外地,资金迅速回笼。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她还在安南乡安溪村购置兴建了2000多平方的厂房,作为竹木生产加工基地。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说过:“人最出色的工作在于逆境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理想的花,要靠汗水浇灌,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双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一个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女强人,如今已是庆元利民木制品厂长的陈菊香,短发披头,笑容可掬。她没有叹息岁月的年轮在她脸上刻下的深深印痕;没有嗟叹岁月的风霜染白了双鬓,在她不屈的灵魂、生命的乐章里,每一个音符都凝结着深沉和豪放,每一个音符里都阐述着坦诚和希望,每一个音符里都升华着绚丽和辉煌。生命的美在于拼搏和创造。陈菊香身残志不残,自强致富的历程,受到了县、乡政府和市、县残联的高度赞赏。她所创办的庆元县利民木制品厂被省信用合作协会、浙江华亿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评为企业资信等级AA级,被当地政府评授于经济发展贡献奖。她在2003年被选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在当选县、乡人大代表后,陈菊香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她提出的“关于在松源溪源头建立环卫设施确保松源溪水质”议案被评为2005年度优秀议案,在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强下山脱贫工程农民新村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2006年度她被评为优秀县人大代表,同时被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十五”期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她的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古训。曾经路断尘埃的她又一次插上了翅膀,翱翔在蓝天下。
虔诚奉献美丽显精神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家庭短暂的不幸与身心伤害后的恢复,创业的艰辛与社会关爱带来的温暖,人生坎坷的经历与感恩,如指路明灯,让她更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向:作为残疾人的一员,应该用“爱”来回报乡亲,回报社会,用“爱”来关心温暖残疾人。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满腔热忱的姿态投身于公益事业和残疾人的帮扶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先后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垫付资金5万余元,带领村民建造了长10米、宽2米多的水泥桥一座,解决了五大堡乡坪坛村120多人的行路难题,浇筑了环村水泥路5000多平方米,建成了总投资达2.4万元,长达1000多米的U型水渠2条,使200多名村民的良田及时得到了灌溉保障。此外,还为五大堡乡大洪村修复损坏多年的机耕路一条。对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她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的生活起居,逢年过节都要带上礼品探望,看到老人寒冬缺衣少食,总是掏钱帮老人添置购买,让老人安度晚年。
作为残疾人的带头人,作为福利厂的厂长,她有着大海般博大的胸怀和慈母般的心肠。她了解残疾人的内心世界,了解残疾人的她,更愿意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她先后不辞辛苦地到贤良镇、荷地镇、左溪乡、安南乡、张村乡、淤上乡等乡镇招收了近20名家庭特别困难的肢残、智残、语残、视残的残疾人,通过相关技能培训后,逐一安排在厂里上班,不但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和温饱问题,还按国家有关规定为他们交纳了养老保险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周克玉夫妻是残疾人,家境艰难。陈菊香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动员他俩到厂里做事,除每月发给工资外,还在逢年过节时为他们全家送去生活用品,每学期开学时,总是想方设法为其女儿解决学费。每逢他夫妻俩患疾生病,陈菊香都为他们解决医药费用,让他们度过难关。
2006年8月10日,台风“桑美”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在庆元境内肆虐六小时,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河水漫涨,屋舍倒塌,农田被毁,人员伤亡,一片狼籍。这是建国以来遭受强台风损失最惨重的一次。灾情发生后,她心想灾区,情系灾民,在投资办厂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还是想方设法捐上了5000元人民币,并积极动员亲戚朋友捐衣捐物捐食品,将价值万余元的救济物资送到灾民手中。
回首往事,陈菊香充满感慨地说:“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是市、县残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各有关部门的领导鼓舞和鞭策,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自信,让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加上丈夫的理解和同甘共苦,努力拼搏与辛勤劳动,才有了今天的我。作为女儿,我忙于奔波,对父母尽孝不够;作为女人,我忙于事业,对丈夫的起居关心不够;作为母亲,我忙于业务,对孩子生活照顾和教育不够。他们的理解谅解让我感动,我无怨无悔。今后我要把产业做大、做稳,做出成绩来,做出模样来,竭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弱势群众,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难题、温饱问题,不但自己致富,还要带领和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别人发一束光,我要发二束光。”与其相识多年的五大堡乡五大堡村村民陈云亮道出了发自内心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残疾人,她没有向组织要求什么,而是靠自己的拼搏,自强致富,还为村民、残疾人办了那么多的好事、实事,连我们这些正常人也自叹不如,我们很佩服她。”
“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笑谁缺”。生命之所以美丽,在于她有血有肉的过程中,生命之所以永恒,在于生命的底蕴里流动着自尊、自信、自强的灵魂,生命因自信而灿烂,生命因自强而永恒。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陈菊香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处逆境,不气馁,处顺境,不骄傲,对生命和生活自强不息地追求着,为社会奉献自己无私的爱,铸就了一座“爱”的丰碑!
修水“桑兰”:想为残疾人开扇窗戴蓉蓉是九江修水的一位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女子,为了圆一个当播音员的梦,她坐着轮椅四处闯荡,几年时间里,足迹遍布南昌、沈阳、上海和北京。如今,她不仅梦想成真,还寻觅到了一份真挚的爱情。生命不止,追梦不息,她用一连串的经历向世界证明:青春,真的可以如此灿烂!
绝症少女:要死也要死在寻梦路上
今年25岁的戴蓉蓉出生在九江市修水县,父亲戴水平和母亲陈菊凡都是该县全丰镇中学的老师。在家里,戴蓉蓉排行老二。戴水平夫妇多才多艺,三个孩子也乖巧可爱,五个人的小家其乐融融。
戴家三个孩子患上绝症
但是到了1985年,戴家三个孩子同时患上一种罕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种病的发病率为三十万分之一,一般在儿童期发病,然后逐渐失去力气,最后因无力呼吸而死亡。至今,医学界都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目前国内最好的药物也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为了给孩子治病,戴家负债累累。1996年,戴水平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到九江去学习油画,学成后他去了深圳卖画为生,戴水平有美术天赋,很快就领悟了画油画的技巧。此后,每逢寒暑假,戴水平都要去深圳卖画。卖画所得不仅维持了家用,也极大地鼓舞了三个孩子的斗志。
无意间萌发播音梦想
2001年底,戴水平的一位画家朋友到戴家来过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戴家开了一个迎新年家庭晚会。晚会规定,在场的每个人都得表演一个节目。轮到蓉蓉表演节目时,她灵机一动,学着电视里鞠萍的样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小鸟》的童话故事。蓉蓉把那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那位画家说:“蓉蓉,你的普通话真不错,声音圆润清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要是学播音,说不定能当个好播音员呢!”
无意中的一句话,在蓉蓉的心里泛起了涟漪。那天晚上她兴奋地想:我真的能做播音员吗?我的声音真的有那么好听吗?我要尝试一下!
学校破格招收勇敢女孩
2002年3月,戴水平要到南昌出差,蓉蓉便叮嘱父亲打听南昌有没有播音学校。这一打听结果了解到,江西广播电视学校正在招生!
蓉蓉当即给江西广播学校打电话说了自己的情况,招生办的魏老师让蓉蓉给学校写一封信。当晚,戴蓉蓉拿起笔写道:“魏老师:您好!读书是我患病以后的最大爱好,但从没敢想过我也有可能走进学校,我从不敢对人提起我的这个理想,怕别人耻笑我。我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等待医学奇迹的发生,一等就是20年。这20年中,我努力抹干眼泪让脸上挂满笑容,但太多的失望让我难以做到,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瘫痪的桑兰竟然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决定勇敢地去圆自己的梦想,哪怕就是死,也要死在寻梦的路上,而不是我家的床上……”
江西广播电视学校的老师们不敢相信,一个轮椅上长大的孩子竟有如此好的文字基础,大家一致同意,由学校组织一支专业招生团前往修水戴蓉蓉家里,对她的自身条件进行现场考察。
2002年5月11日,经招生办和学校领导研究,决定破格招收戴蓉蓉为播音专业的学生。
东北异乡的风里有嘹亮的青春
转眼到了2004年,蓉蓉的心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因为班上的许多同学都开始到电台、电视台实习了,蓉蓉也想去实习,但一连找了几家单位都遭到了拒绝。一向每天都坚持听收音机的蓉蓉,心情变得复杂起来,每当听见同学的声音从里面飘过来,她既为同学高兴又为自己难过。
“我就是要出去闯荡”
2004年7月,蓉蓉毕业了。正当她坐着轮椅到处找工作的时候,一个来自沈阳的电话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个电话是辽宁沈阳残疾人杂技艺术团团长王凤琴打来的,原来,王凤琴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介绍蓉蓉一家的节目后,就一直留意蓉蓉的情况,现在得知她毕业了,便力邀她到剧团去做节目主持人。
蓉蓉做梦都盼着能当播音员,她恨不得插着翅膀立即去沈阳。但沈阳离家太远了,行动不便的她到了异地他乡如何生活?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劝蓉蓉放弃,但蓉蓉的态度却十分坚决:“我就是要出去闯荡,我相信我能活下来。”
2005年初,蓉蓉和妈妈陈菊凡一同踏上了去沈阳的列车。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后,刚下火车,扑面而来的寒冷就让母女俩连打了几个哆嗦。站在凛冽的北风里,陈菊凡不禁为女儿的未来担忧:在南方长大的女儿,能适应北方的生活吗?
到了杂技团后,陈菊凡更加失望,排练场地破旧不堪,演员全是残疾人,穿的衣服也破破烂烂,感觉就像跑江湖的马戏团。不容她们犹豫,团长就把台词和串词送到了蓉蓉手上,当晚,蓉蓉就把串词背得滚瓜烂熟,第二天一早,她们就赶到了彩排现场。
站在舞台中央,蓉蓉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嘹亮的声音报起幕。第一个节目是高空杂技,只见几个残疾孩子猿猴一样灵活地攀爬在一根绸带上。那精彩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蓉蓉母女,她们在这些演员身上看到了一股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
在沈阳的艰辛与孤独
蓉蓉决定留下来以后,团里专门找了一个姓季的阿姨,负责照顾蓉蓉的日常生活。一个月后,在蓉蓉的再三催促下,陈菊凡才买了回江西的车票。临走前,她流着泪对女儿说:“蓉蓉,现在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蓉蓉说:“妈妈您放心,我在这里会很开心的。”
团里每月给蓉蓉发600元基本工资,加上各种补助有1000多元收入,而且还专门为她请了一个阿姨,蓉蓉对此十分感激,每次演出都特别努力。艺术团每天一般要演四场,作为主持人,她要在整个演出里保持饱满的情绪和嘹亮的声音,这对身患肌无力的蓉蓉来说是个考验,这个病的特点就是特别容易疲惫,动作说话都比别人慢半拍。蓉蓉每次演出前都要充分休息,积蓄力气,以便在台上说好每一句话。每天演出结束,蓉蓉累得连喝水的力气也没有,这时,心疼她的季阿姨就会冲过去,用勺子一口一口喂她喝水。
在季阿姨的悉心照料下,蓉蓉很快融入了艺术团的生活。在团里蓉蓉的文化水平最高,她一有空就教其他演员英语和数学。但这几个月后,季阿姨因为儿子要结婚,不能继续照料蓉蓉了,虽然团里很快又为她找了一个阿姨,但蓉蓉却开始感到生活的种种不便和前所未有的孤独。
网络带来的阳光
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她经常让阿姨把她推到附近的网吧上网。她为自已取了一个很好听的网名“白希”,意为早晨的第一缕曙光,白色的希望。网上的世界让蓉蓉迷恋,她通过QQ和班上的同学建立了联系。
有一天,一个同学介绍了一个QQ名字叫“医生志愿者”的网友给蓉蓉认识。蓉蓉问“医生志愿者”:“你真的是医生吗?我考考你,你能回答与肌无力有关的问题吗?”问题刚发过去,网络就连接不上。到了第二天,当蓉蓉再一次打开电脑,发现“医生志愿者”的QQ留言一串一串地跳了出来,回答得十分专业,两人开始了网上的交流,并互留了手机号码。
有一天蓉蓉刚一开机,就收到“医生志愿者”的短信:本周日我来看你。蓉蓉的心情顿时变得复杂又紧张。到了星期天早上,短信又来了:我已到沈阳。
见面以后,蓉蓉发现“医生志愿者”其实是个高高瘦瘦气质儒雅的男孩子,他正在唐山医学院读书,而且马上就要毕业了。
“医生志愿者”是连夜坐了9个小时的火车来沈阳的,蓉蓉见他一脸疲倦,就让他赶紧找个旅社住下来,但不知为什么,“医生志愿者”竟然不声不响地走了。就在蓉蓉隐隐感到失望的时候,他的短信来了:“我流泪了,你的轮椅和你太不相称了,我还会来看你的,你在沈阳多保重。”
此后,“医生志愿者”每隔两周就会来一次沈阳,除了陪蓉蓉说话外,就是推着她去逛街,他们大声地说笑,看身边的人群,吃便宜的小吃,有一次,他推着她竟然不知不觉走了整整十站路。他的出现,给蓉蓉带来了新鲜的阳光,让她又有了力量去面对一切。
收获爱情相扶寻梦
蓉蓉不敢相信爱情就这样来了,但“医生志愿者”以独特的示爱方式让她无法逃避。
攀过108级石阶立下爱的誓言
那是2005年11月份的一天,他到沈阳看她,突然说要带她去市郊的东陵许愿,他听说那里安葬着皇帝,许的愿特别灵。当他推着蓉蓉来到东陵去买票的时候,工作人员对他们说:“门票要30元一张,挺贵的,你们别去看了,里面门坎很多,许愿还要爬108级石级。”但他说,我们来就是要许愿的。
他弯下腰把蓉蓉抱了起来,开始一步步往上攀登,他额头上的汗珠也一串串地往下掉。整整108级台阶,他就那么把蓉蓉抱了上去。看着他虔诚地跪在那个黄色的蒲团上,许着她所不知道的但一定和她有关的心愿,蓉蓉既感动又难过。
那天许完愿回来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他匆匆忙忙回唐山,但蓉蓉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了,她让阿姨去夜市买回一把白色的毛线。当天晚上,蓉蓉一夜未睡,她用几近无力的手,一针一针地开始编织一条长围巾。后来,当他拿到这条围巾,眼里顿时充满了泪光。
虽然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但他们的心里早己接受了对方。但这份纯真的感情,很快就遇到了阻力,他的父母知道儿子爱上了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极力反对,并开始断绝他的经济来源,他连去沈阳的路费都要找同学借,蓉蓉知道这一切后对他说:你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此时,2006年的春节已经快到了,蓉蓉思前想后,决定离开沈阳残疾人杂技团,回江西自已组建一个类似的艺术团,这样一来,她就可以离他更远一些。她爱他,她不愿意让他为难。她希望他娶一个健康的女子,过得幸福。
但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坚持要把蓉蓉送回江西,在回江西的路上,他告诉蓉蓉,他和父母决裂了,再也不回唐山了,研究生也不准备读了,以后蓉蓉去哪里,他就去哪里。
在江西许下终身,在上海携手创业
两人在蓉蓉的家乡全丰镇民政所办理了结婚登记。结婚后,蓉蓉发现以现有的力量去组建艺术团的想法不太现实,于是应一个在上海打工的女友邀请,俩人一起去了上海。
到上海半个月后,蓉蓉就凭借出色的声音条件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台资企业做接线员。几天之后,“医生志愿者”也在一家医药公司做起了推销员。
工作了一个月后,蓉蓉了解到这个企业专营音频、彩铃等业务,于是向主管毛遂自荐,要求配音。在试听完蓉蓉的声音后,公司当即为她成立了一个女音部,她的工资也涨了一倍。
两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每天早上,“医生志愿者”推着轮椅送蓉蓉去上班,下班后又推着轮椅接蓉蓉回家,小两口恩恩爱爱的模样,让人羡慕不已。
要建中国第一个残疾人视频网站
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
“医生志愿者”接到了他母亲的电话,说他父亲患了“癌症”,要立即手术,希望他能回去看看,无奈之下,两人放弃了在上海刚刚开始的一切。
可是,原来“医生志愿者”的父亲根本没病,他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把儿子叫回身边,在得知儿子已经结婚后,老人不得不接受现实。
两人决定扎根北京,蓉蓉在网上发了许多简历,终于,深圳的一家主要制作经营农业新闻方面节目的公司将她聘为播音员。这个工作非常适合蓉蓉,她坐在家里就能完成,而且每月能得到2000多元的收入。与此同时,“医生志愿者”也在一家医院找到了工作,当上了一名梦寐以求的医生。希望能亲手治好蓉蓉的病,让这个美丽女孩抛掉轮椅快乐地起舞,这是他曾经在沈阳的东陵许下的心愿。
有了宽带以后,蓉蓉经常在网上看电影,她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无极》,她喜欢里面的台词:心里有了渴望,你才会真正学会奔跑。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愿意,就有改变的机会。
通过网络,蓉蓉萌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她打算建一个公益性质的“中国残疾人视频网”,为此,她注册了cn.cirtv.com域名,她希望把这个网站做成残疾人的门户网站,让所有的残疾人在这个网站上展现自己的才能,找到工作、爱情、成功、安慰和勇气。蓉蓉说,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网站,如果她的网站做起来,将是第一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