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物种是从古流传至今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吃货,但要论吃货的境界,古人可谓是更胜一筹。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代那些出了名的吃货。

一,吃货第四名——乾隆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除了阅尽江南美SE,各种小吃也是必不可少。以至于现在我们随处可见的江南小吃,大多都打着乾隆爷的旗号。下面我们随便举几个,知道乾隆爷对美食的影响有多大了:

相传乾隆爷下江南到了三江口。这天,他在江边赏景,忽然一阵河风袭来,阵阵香味扑鼻,乾隆爷随着香气望去,发现百米之外有个茅草屋。

乾隆爷随即来到茅屋,才知道是主人在用石锅蒸鱼,味道极美,吃完美味的乾隆爷连口称赞,“蒸汽石锅鱼,人间极品”,后人都以此为招牌来招揽顾客。

相传,又有一次,乾隆爷下江南到镇江游玩时,忽觉饥肠辘辘,便来到张嫂子伙面店,张嫂子得知是皇帝驾临,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得到乾隆爷夸赞。锅盖面由此而来。

除了江南美食,乾隆爷在宫里也不安分。

吃腻味了御膳房的经致菜肴,乾隆皇帝在宫中终日烦闷,常常感到胃口不适,这可急坏了御膳房的厨子们,他们变着法儿地、换着样地去做,想调起他的胃口,总不见效。

眼见皇帝的脸庞日渐消瘦,脑袋别在裤腰里的御厨们,一边替自己的命运担心,一边想办法。

有一天,负责采购的御厨来到咸阳大街,老远看见前面围着很多人,好奇地走近仔细端详,原来是一个老汉正在表演揪面片。

只见在一辆简陋、加长的木橼板车上,架着一口大铁锅和一筛子莲花的花瓣,锅里沸腾的开水,咕嘟着冒热气。

出锅的面片滑香如玉润,白皙似凝脂,入碗后的面片摇曳着醉人的芳香,袅袅的灵气。这时那老汉将炖了的辣子肉汤,和着早已炖制好的佐料,浇盖在面上。

御厨看得入神,端了一碗给乾隆皇帝品尝。没想到,辣味窜,米醋酸,顿时皇帝胃口大开,连连称赞不已,非得让御厨将老汉请进宫中,要亲自看着他表演。

表演毕,乾隆皇帝兴致正浓,即兴挥毫题下一个非常复杂的字,据说这个字读“biang ”,只有关中人才看得懂。得了乾隆皇帝御封亲点的“biang biang面”的面片,从此走进御膳房。

二,吃货第三名——孔子

说到孔老夫子,你一定想到的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老头形象,门下弟子三千,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孔老夫子也是位资深吃货。

孔子曰:“食不厌经,脍不厌细。”可以看出,孔子在吃的方面十分讲究,粮食越经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

经细还只是孔子对食物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孔子还有“十不食”之论:

饭伤了热湿、甚至有了不好的气味,鱼陈了和肉腐烂了,不能吃;食物气味不正常了、夹生了或过熟了不能吃;不是进餐得正常时间不可以吃;羊猪等牲肉割得不符祭礼或分配得不合尊卑身份,不应当吃;没有配置应有的酱物,不吃;肉虽多,也不应进食过量,仍以饭食为主;酒可以不划为一限量,但也要把握住不失礼度的原则;仅酿一晚的酒,市场上卖的酒和干肉都不可以食用;姜虽属斋祭进食时可以食用的辛而不荤之物,也不可吃得太多;助祭分得的肉,应不留神惠当天班赐;祭肉过了三天也不能再吃了。

偷过这“十不食”,足以看出,孔老夫子绝对是吃货界的行家。而且孔老夫子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

三,吃货第二名——苏东坡

苏东坡作为宋朝一代文豪,其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无人能比。但除了才华,苏轼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深吃货。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酥,东坡饼……全国各地以东坡命名的食物多达六十多种。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贬谪外地,苏东坡是走到哪吃到哪。

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黄州,生活极为困顿。多亏当地书生马正卿向官府请求,官府才把东郊外的一片荒坡赐给了苏东坡。

在王闰之的陪同下,苏东坡在此建了房屋,开垦了耕地。于是便有了“东坡居士”。

由于家徒四壁,所以苏东坡全家整日以素食度日。

不久后,苏东坡觉得实在是口中无味,便亲自去集市上买菜,到了集市上苏东坡才知道,原来牛肉羊肉价格都很昂贵,唯独猪肉很便宜。

苏东坡便买了几斤猪肉回去了。回去后,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随着诗的流传,“东坡肉”也开始闻名全国。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写篇《老饕赋》,此赋把中国烹饪与饮食表现得很经妙,《老饕赋》可谓是一个资深吃货的内心独白。

四,吃货第一名——袁枚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袁枚作为吃货,有三个癖好。第一是不管去谁家,都要带上家里的厨子。若吃到好吃的,就让厨子到厨房里去学,别人若不愿意教,就“执弟子之礼”,死乞白赖地求。再不教,就想吃的时候抬着轿子去把别人家的厨师请来随园。

第二是爱收集食谱。有一次,袁枚的朋友煮了一道芙蓉豆腐,特地招他来吃。

袁枚吃完,立马求朋友赐他食谱。朋友笑道:“人说我朝两个人写诗最好,一个是纪晓岚,一个是随园山人袁枚。随园山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那不知是否愿意为美食折腰呢?若你朝我鞠三个躬,我即刻把食谱给你。”

袁枚立刻站起来鞠躬,拿着菜谱得意地走了。

第三是喜欢和名厨交朋友。王小余是南京城里许多达官贵人都争相聘请的名厨。厨艺高超,调味从不用试,手一捏,勺一颠,分毫不差。闲暇时最大的乐事就是洗磨自己三十多件专用厨具,是个让人捉莫不偷的狂厨。

王小余连当御厨都看不上,但就是一心要跟着袁枚。

朋友问他:“以你的才干,何必老死在随园里。”王小余答:“那些达官贵人,就知道砸着嘴吃东西,给他们吃猪食也是一样的。只有袁枚懂我。人生乐事,无非找一个知己而已。”

王小余死后,袁枚十几年都忘不了他,吃饭常常吃得泪流满面。还为他写下了中国史上第一篇厨师传记——《厨者王小余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