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唐诗七言诗歌鉴赏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唐诗七言诗歌鉴赏大全1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翻译】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讲解】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芙蓉楼送辛渐。)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屋前白马、池中荷花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点评】

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唐诗七言诗歌鉴赏大全2

《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

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

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

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

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

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唐诗七言诗歌鉴赏大全3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悟。

唐诗七言诗歌鉴赏大全4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后宫词》译文及注释译文

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韵译

注释

1,宫词:此题又作《后宫词》。

2,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3,红颜:此指宫宫女。

4,恩:君恩。

5,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后宫词》诗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  

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  

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唐诗七言诗歌鉴赏大全5

题解:

《近试上张水部》是唐代诗人朱庆馀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因而诗人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

1、舅姑:公婆。

译文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

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

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唐诗七言诗歌鉴赏大全相关文章:

★ 唐宋古诗词及鉴赏大全

★ 中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

★ 小学七言律诗经典十首

★ 优美的古诗词赏析合集

★ 中考诗歌诗词大全鉴赏

★ 品读中华经典诗词赏析

★ 中国国粹古诗诗词大全

★ 中国优秀的古诗词大全

★ 李商隐的七言绝句诗经典十首

★ 最有名的古代经典诗词大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