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想》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理想》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理想》有感 篇1
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然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说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耽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子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问:假设你是杰克兄弟俩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208个教师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中国式的处理方法:一是当面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查;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美国式的处理方法: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激凌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
英国式的处理方法: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韩国式的处理方法: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新加坡式的处理方法:让他们自己打自己嘴巴10下。
俄罗斯式的处理方法: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埃及式的处理方法:让他们向真主写信,向真主叙述事情的真相。
巴西式的处理方法: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的处理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A、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轮胎?B、你们在哪个维修店补的胎?C、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活动主持者把25种处理方法翻译成几种语言文字,请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处理方式。结果,91%的学生选择了以色列式的处理方式。主持人说,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方式,就是批评教育带有游戏性质,学生不怕,不难堪。
可见,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应该是在游戏之中的教育。
的确,我们在看“动物世界”时看到小动物就是在游戏中学回逃生捕猎等技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总要比在“严师”和“严父慈母”的监督教训下学习、成长得要更愉快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就此认为:教育即游戏,我认为是偏颇的。首先,我们不能立足于“动物世界”看问题。因为人不止有动物性,而且,教育也不仅仅为了人的生存。
人是有思维的,具有发展可能性的高级动物,所以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游戏也许适应于学前和学龄儿童,一旦学生能够认识和分析自我,游戏就只能靠边站了。
就我教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讲,我认为我的学生需要游戏,因为他们大部分还很“单纯”就算是临近大考了,有考试危机感的学生很少,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监”。
“为什么我的学生还是如往常一样“轻松”好象考试的不是他们?“这个疑惑一直捆饶着我。如今我看了周珑的《理想之旅》中一篇“做一个享受成功快乐的教师”我也许找到了答案——我的.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认识高度还不够,需要游戏,需要兴趣,而不是那一句句唠叨的“你一定要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将来考个好大学”。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当面给我的孩子声情并茂的摆事实,讲道理,让他重新激发起学习的斗志,发誓以后努力学习。效果有吗?有,我的学生上课认真了,学习也进步了,但他坚持不多久,就累了,回到了以前的惰性。当再跟他讲道理和鼓励他时他就已经麻木了。我的实验到最后还是失败了。周珑说的好,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换角度,换思维。看了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案例,让我想到了游戏,也让我想起了我教别的五年级班级英语时,我经常不也在采用游戏的方式吗?为何不在自己的班级适用一下游戏呢?当然得把握准这个度和方向。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可以是教育的一种方式,现在的教育太严肃了,太理性化了,想要给学生一点“人性”的关怀。如果一味的正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即使接受了,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过,印象也是不深的,正所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路漫漫其修远兮,让他们到了该到的年龄自己体会吧!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读《理想》有感 篇2
漫漫人生,惟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是我们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漫漫人生,惟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是我们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因为有高山,土石才不遗余力的汇聚;因为有大海,溪水才日夜不息地奔流;因为有理想,我们才持之以恒的追求。有志者事竞成,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有不竭的奋斗的动力。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抱有远大理想的人:马克思有理想,才会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贝多芬有理想,才会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出伟大的音乐;牛顿有理想,才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鲁迅有理想,才使锐利的思想穿透历史的天空,化作永恒;周恩来有理想,才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林书豪,一个近来充斥各大新闻版面的人物。在十几天前或许除了篮球迷知道有这号人物存在以外,其余的人恐怕闻所未闻,更别说认识他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而如今,这个刚刚加入NBA两年、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工”,却带领状态低迷的纽约尼克斯队连创佳绩,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了风靡一时的明星,而他的华裔身份,更让其在海峡两岸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对于一个不过24岁却要在高手云集的NBA球场里脱颖而出,成为篮球界唾手可热的新星来说,一切似乎只是梦想,似乎不经历多年的打拼是不可让梦想转变成为现实。可是对林书豪来说,这一切却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这看似无可实现的事对他来说却是必然。他用他的努力创造了成功,用他的成功书写了传奇。
林书豪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幸运,也不关他的出身与国籍,他的成功源于他坚忍不拔的毅力,源于他积极向上的心态,源于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也源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娴熟的运球,精准的投篮,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纯的通过运气好就能获得认可,而是来自极端刻苦的训练。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一切自然无从谈起。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忍受常人不能忍的辛苦,才能获得技艺的提高,才能随时准备迎接机遇的到来,才会获得幸运女神的眷顾。是自信,是对理想的憧憬,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抱有远大理想的人:马克思有理想,才会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贝多芬有理想,才会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出伟大的音乐;牛顿有理想,才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鲁迅有理想,才使锐利的思想穿透历史的天空,化作永恒;周恩来有理想,才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学生,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拥有了追求之源,奋斗之基。当教室的灯光漂白了四壁,我们还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采珍撷玉;当太阳唤醒了清晨,我们又已扬帆一天的远行。求索的路途上,我们尽享理想的宝贵赐予,尽享人生追求的美好时光。可是当我们一旦失去理想,就如飞翔的鸟儿断了翅膀,就如航海的船儿扯下了帆,又如拔节的树苗脱离了根。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人生的意义将无处可寻。
今天,是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不要说自己渺小,不要说自己平凡,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一个春天!雷锋,忠实地实践了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的名字才被人们永远的记住;杨利伟,以一个普通航天员的平凡,成就了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
同学们,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是五月的花海,是未来的栋梁。我们应该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创造明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绚丽的梦想一起展翅翱翔
读《理想》有感 篇3
翻开语文课本,一看到《理想的风筝》,我的心就随着风筝飞向那蓝蓝的天空,去寻找那理想的翅膀。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开朗,爱学生,爱 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促使我想起了学书法时的那般态度:那时侯,我常常灰心,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自暴自弃,就拿那次写“遗”字来说吧,我一直写都写不好,气得我把纸张撕得粉碎,把笔摔在地上,再也不去努力。想想自己,对照刘老师,我真不该啊。刘老师,为了一个目标,即使自己残疾了,还是努力着,坚持不懈,而我却因为一个字写不好,就不认真练,就自暴自弃,甚至对学书法失去了信心,想到这里,我真叹自愧不如啊!文中结尾写道:“我相信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着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是啊,刘老师尽管身体残疾,但他却从来没有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始终都是那么乐观。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那么乐观。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没有失去信心,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老师对人生积极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
盖上语文书,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刘老师在操场上拄着拐杖,蹦跳着,追逐着追赶风筝,追赶生活的\’理想,他那圆木棍在讲台上旋转着,追求爱的理想,忽然间,我站起来仰望着蓝天,扇动着理想的翅膀,你瞧!那理想的风筝不正在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吗!
读《理想》有感 篇4
天上繁星点点,代表着每一个人。那闪烁的光,代表人生路途,是理想赐予他发光的力量,是乐观给予他重新发光的动力。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只载着理想放飞于广阔蓝天的风筝。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残,但志不残。他抱着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抱着乐观开朗的性格,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天又一天地活下去,向我们成功地展示了生命力顽强的一面。
也许我们的生活是残酷的,但却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生活虽然是残酷的,可路是人走出来的\’。穷途未必是绝路,绝处也可逢生。当你被父母或老师批评时、当你面对生活的坎坷时、当你站在生活的风浪面前时,你是否想过:这是生活在考验你;你是否高高地昂起头、挺起胸膛迎击过风浪?你是否向生活的风浪展示过你灿烂的笑容?
努力吧!同学们,既然生活赋予我们健康的身体,就让我们一起欢笑着放飞手中那承载着我们远大理想的风筝吧!
读《理想》有感 篇5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这本书使我有很多感触。书中的“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些话让我掩卷沉思,刹那间勾起了自己初为人师时的满情豪情。如今岁月的流逝不仅在额头碾了个皱纹,也磨光了心中的锐气和激情。长久以来,对教师的职业虽然谈不上“心如止水”,也再难有激情澎湃。但拜读全书,赫然间,似乎又找回了些什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之梦!
转眼间,我踏上教育这片沃土已10个年头了。蓦然回首,看看自己这几年所走过的路,有悲、有苦、有乐、更有甜。每当看到学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时,每当听到学生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问候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每每这时,我都会在心中给“教师”这两个字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这些理念的,是作者诗人般的热情、哲人般的思维及作为一个行政管理者冷静的沉思,更有对当今教育的切肤之痛、刻骨之爱。读完全书,仿佛有一个人在大声地对我说:“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的理想,教育改革需要理想的教育,教育改革需要充满理想、激情、诗意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虽不求成名成家,在教学上有多少建树,但总觉得做一名能静下心来思考、站起身来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首先,读书是第一要素。让心灵沐浴书香,多读书,多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建立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根基。阅读是心灵深呼吸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更是教学信息“源头活水”的需要。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因此,读书是何其重要。其次,不断尝试,竭力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有个性特色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努力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坚持实践与创新,坚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每天面对着的是一张张天真童稚的笑脸,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因此,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师对学生全身心力量的爱,才能保护每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灵。每每面对一张张天真烂漫的孩子的脸,总有这样一种很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让所有孩子得到快乐,得到发展!
广大人民教师身在学校,心系祖国,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然而,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地取代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养息,也许,终将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被社会所淘汰。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两个凡是”为原则,(即: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从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更要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新形势需要,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撰写好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促进老教师,共同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共同把祖国的教育事业创造得更加辉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努力边教边学。争取更大的进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
读《理想》有感 篇6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怀揣理想与热情,充满诗意的教育者;是一个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的导师;是一个擅长合作,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十分尊重同事和领导,善于调动各方资源助其成长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爱心,赢得学生尊重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者;是一个坚韧不拔、顽强不屈,永不向挫折低头的教师。
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追求的核心理念\”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石,并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中心。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积极应对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人类和生命的价值。
一、在工作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勇往直前;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努力;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勇于付出,敢于创新;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默默无闻,默默奉献;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追求卓越;……我们应该赞美他们,我们也必须赞美他们!在教育领域中,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调皮捣蛋,而老师宽容以待,有章可循;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懒散游玩,而老师坚持要求,培养良好习惯;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受伤心灵受挫,而老师真诚对待,平等交流,安慰伤痛,点燃希望……总会有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场景,让我们内心深处为之欣赏赞美!学生们虽然年纪小,但内心丰富敏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赞美,需要老师真诚的赞美之词,愿学生在老师们的赞美中茁壮成长,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不断进步,成为更加出色的教育者。
二、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的困境。面对眼前的困难,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是退却还是勇往直前?对此,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把握机会,将困难视为契机。如果我们选择退却,我们不仅放弃了人生中宝贵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相反,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个教师都能在解决困难中找到意想不到的机会。越是勇往直前,我们就会获得越多的机遇。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就是因为他们将困难视为机会。他们不仅能从困难中获得事业成功的满足感,更能发现并展现自身的伟大,重塑自己的尊严。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我们才能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感受事业成功的喜悦。
三、学会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喜欢上课堂,就像是给学生投资一样。每个学生都花费相同的时间来学习,为了获得回报。但为什么有些班级的学生学得很好,而另外一些班级却表现糟糕呢?原因在于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乏味无趣,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则备受欢迎。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喜欢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为课堂的高效益而感到满意。如果学生只是枯坐在教室里,心思早已飞向了远方,到最后一无所获,那就是对生命的浪费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就像是珍贵的金子一样有限,而我们的课程表却像是被蛀虫啃咬一样慢慢消磨着。阅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要真正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像吝啬的守财奴一样从每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挤取更多的收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就是“关注孩子的内心”。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快乐,让学校成为孩子除了家庭和父母之外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流露和享受快乐,而学校正是为他们创造这种快乐的地方!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予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总之,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读《理想》有感 篇7
昨天晚上,我读了一篇课外文章——《小乌龟谈理想》。文章主要讲了四只小乌龟在谈自己的理想。一只乌龟说要当兔子;一只说要当大象;另一只说要当金鱼;最小的一只却说要做一只真正的乌龟,不给先辈丢脸!
这篇文章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谁知,这只小乌龟出语惊人,它回答道:“我只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只真正的乌龟,不给我们的先辈丢脸!”读了这句话,我的体会是:这只小乌龟的理想很切合实际,不像别的乌龟,会想变成一只兔子、大象、金鱼,你们用脑子想想看,一只乌龟可以变成一只威猛的大象吗?没可能。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能有一双美丽洁白的翅膀,在蓝蓝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柔软的白云上休息,和小鸟门尽情地嬉戏玩耍,和飞机比赛……那样的场面是多么另人兴奋、激动呀!
我每次和妈妈去游乐场玩一定都要玩很高,很刺激的项目,玩完后,我都会说一句话“飞的感觉真爽!”
我每次都会对妈妈说:“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是能有一双翅膀,能在天上飞……”而妈妈每次回答都令我感到失望:做一位真正的好母亲。
读了这篇课外文章后,我知到了:再崇高的理想也必须切合实际。去追求高悬的标准理想,往往因为眼睛被自己的理想所迷,永远不能冷静的观察,得到的只是似是而非的目的。
读《理想》有感 篇8
在《理想的风筝》中,作者苏叔阳以《理想的风筝》为题,不仅以题思人,以刘老师放起一只风筝比作了刘老师以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说飞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也借此寄寓了他对刘老师的怀念,谁又说不是呢?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她用她的辛勤浇灌了一届又一届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灵魂的建造者,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春蚕”,老师是“蜡烛”……难道我们可以忘了我们的老师吗!
在《理想的风筝》中,苏叔阳将老师描写的淋漓尽致,使人回味无穷,读完了全文之后,刘老师一手拄着拐杖,一只左腿悬在半空中,微笑着,眼镜下是一双慈祥的眼睛,他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擎着风筝,自信而又乐观,身残志坚,一心为了同学,使我又想到了我们的所有老师,是她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我们同学们帮助。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又以一个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结尾表达了他对刘老师的思念,简朴而又真挚,刘老师的印象不仅留在我的心中,更是留在了所有同学的心中,一个简简单单的省略号,更是作者对刘老师的.赞美,对天底下所有人民老师的赞美!老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人人赞扬的职业,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让我们以后都成为栋梁之材,作为老师,你们兢兢业业,你们想的却是将我们送入更好的中学、高中、大学,送入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古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成了赞美老师的名诗,老师,您把您的青春奉献给了你的事业,您时常为我们批作业批到手发麻,现在,我匀即将迈入中学,老师,我们会用最好的成绩报答你们,等我们以后有出息了,也不会忘记您!
读《理想》有感 篇9
下午的读书沙龙活动,带我走进了朱永新的理想课堂的六个度。朱永新就“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什么样的课堂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这一问题,提出了他本人的“六度”观点:
一是参与度: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我主张一般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这一度,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师生互动的问题,在时间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反观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满堂灌、漠视学生的感受、不能关注每个学生等现象普遍存在,认为完成了课堂教学预设的任务就等于学生掌握了全部内容。
二是亲合度: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可能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也可能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是需要热情的,一节情感丰富的课堂教学会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老师愿教学生愿学,效率自然很高。
三是自由度:理想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我们的课堂如战场,强调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与师争辩,是违背自由原则的。而现在我们上课总认为学生们坐得端正、纪律好就能听好课。当然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殊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孩子不敢说啦。如何在良好的氛围中让学生爱说是当前我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是整合度: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如语文老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这一问题,是新上岗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整体把握教材,教学环节衔接不到位,整个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楚,教完了一节课后,自己问自己也不清楚本节课完成了怎样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能力得到了哪些提高等。对于我来说深有体会。
五是练习度: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目前不少的地区的课堂教学都提出了“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做法,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是如何学会的?自然与学生参与练习的程度有关,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
六是延展度: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提出了“拓展练习”这一做法,加强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但是总觉得拓展练习是为少数学生准备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大的困难。
一边读大师的作品,一边学习,领略大师的风采,丰富自己的课堂,向理想课堂努力。
读《理想》有感 篇10
20xx年的暑假期间,我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是柏拉图的遗世著作,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们接触哲学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作。书中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多领域问题,很多学者比喻说这是一部一辈子都可以研读的书。书中每个章节都充斥着柏拉图的哲学智慧,同时表达了他理想的政治王国。每个人读《理想国》都有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初读本书,对文中正义、城邦建设及政治体制等概念和论述印象深刻。
《理想国》开篇以正义争辩入题,借助其他人的悖论引出柏拉图自己的看法。何谓“正义”?每个人对正义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坚持各自的分工,坚守岗位是正义;也有说智慧勇敢是正义;有说全面的善意的城邦就是正义。而柏拉图一一予以反驳,不断地疑问,引出了相悖的论点。其实这也暗藏了辩证法和归谬论。这种炉火纯青的辩论手法在整个理想国中贯穿。
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而是层层深入之后找到自己的论据,再提出自己的论点。在《理想国》中,正义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是一个城邦的问题。城邦跟个人的灵魂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正义的城邦是理性的,个人分工明确,妇女儿童共产,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哲学王。哲学王以哲学治城邦,让整个城邦能在哲学探究中成就正义。
而整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妇女儿童的问题,不可不说,柏拉图尽管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学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腊还是有其局限性的。而这本书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对待妇女儿童的问题上。柏拉图式非常看重儿童的公平和教育的。他提出妇女儿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资源。众所周知,柏拉图式一个落魄贵族。
而最能体现其对贵族生活的\’向往的,就在于他提出的哲学王的理论。其实,一个拥有哲学思想的王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渴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治理这个城邦,治理自己理想中的城邦。
《理想国》被誉为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柏拉图详细论述了正义,城邦,政体等主要政治主题,并描绘了一张理想的政治国王画像,带有乌托邦的色彩,又有了阶级国家的味道,对西方政治具有巨大影响。
我通过研读该著作,初步了解了柏拉图思想,日后将继续研读柏拉图相关著作,深入学习西方政治思想。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仍然散发着光芒,为现代政治指点迷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理想国将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美好国度。
读《理想》有感 篇11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受益匪浅。书中每个故事的主人公,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怕困苦,坚持不懈,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向着理想奋进,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勇斗病魔的张海迪,我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精确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竖立了坚定的理想,不被恶劣的环境所动摇。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多么值得我们这一代学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接班人,也要像他们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愤图强,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到惭愧,因为我虽然树立了理想,却没有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学习。
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因为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多威风、多神气呀,老师的肚子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仿佛永远都倒不完。那时,我就立志要当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
可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改变了理想。
我的.奶奶生病了,从大人的谈话中,我知道奶奶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想到奶奶就要永远离开我们,我泪如雨下,舍不得奶奶走。
暑假第一天,病魔还是无情地夺走了奶奶的生命,看着被病魔折磨的骨瘦如柴的奶奶,我放声大哭。
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还没有从奶奶逝世的悲痛中走出来,农村老家又传来噩耗,我慈祥的姥姥又因病去世了。一年中,病魔连续夺去了两位疼爱我的亲人,我在悲痛中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但一名医生,和病魔赛跑,从他们的手中夺回我们的亲人。
当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我才明白光有理想还不行,如果不付诸行动,那只是空想。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不怕艰难,不向“拦路虎”低头,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为实现理想而打好基础,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读《理想》有感 篇1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理想都是那么美好。美好的理想是海鸥的双眼,是鱼儿的尾鳍,是大海的祝福,是太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星……没有理想的人,是不完整的人,他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有人想做医生,有人想做演员,还有人想做作家……而我呢?我啊,最想做一名服装设计师。
我从小喜欢画画,喜欢用多彩的画笔画出心中的美好蓝图,喜欢用纯净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喜欢用明亮的双眼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热爱生活,更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人们的生活。可是,当我跟随妈妈走进商场,在琳琅满目的`服装中穿梭时,我突然发现现今的儿童服装很难吸引妈妈和我的眼球,不是太华丽,就是太单调,要想找到一件满意的衣服其实还是很困难的。每当这时,我就想,如果我是一名服装设计师,我一定要为小朋友们设计出更多又便宜又好看的服装,把他们装扮得更加靓丽、更加充满朝气,像一朵朵鲜艳的花儿那样绽放在祖国的大花园中。
可是,我也知道,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我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首先,除了学好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外,我要更广泛地获取专业以外的各种信息,比如科技发展的成果、文化的发展动态、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等,以此来拓宽知识面,增长见闻,博采众长,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进而产生好的设计思想。其次,我要善于在模仿中学习提高,通过模仿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来激发自己在服装设计中的创作灵感,进而设计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再者,我还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自我的审美观,这对于服装设计师非常重要。审美能力强的人,能迅速地发现美、捕捉美,进而去创造美和设计美。
成为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经营自己的服装连锁店,这是我的人生理想。我深知,在这条前进的道路上,我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遭遇很多挫折,但是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定地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就一定可以成功。不知有多少次,在夜深人静,在甜美的梦中,我为自己欢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站在自己的服装店前,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搜索着那属于我设计的服装,脸上不禁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看啊,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
读《理想》有感 篇13
舒国治,这个名字念起来真舒服,又好听,而且总带着一股熟悉的味道。然而,我分明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
这本书是谁介绍的呢?还是我在哪个书店的书架上看到过并随手翻了一两页觉得还不错便默默的在想买的书单中添上去这个书名的?日子一久,我已忘了。反正这本书的书名一直躺在我的欲读的书单中。它不知躺了多久,我的姐姐便真给我送来了这么一本书。
书的封面真好看呀!呈淡蓝色,材质是布,摸起来很舒服。一打开书,简洁的排版亦让我生出了淡淡的好感。我便这样一页一页地翻阅。
这本书是由一篇一篇的散文构成的。这些散文读起来都特别让人心生愉悦。因为它们很真实,很认真。《赖床》一篇中就老老实实地写赖床,写得很有道理,我也受其影响,认为晚睡早起不是一件能让人快乐的事。晚睡就应该搭配着晚起嘛,赖床总是一件好事情。它代表的意涵很多。一个不赖床的人肯定不能体验到赖床带来的好处。比如:赖床使人想象力更丰富,赖床使人常常得以回味童年赖床时的美妙。舒国治还认为,赖床是有技巧的呢!读来煞是有趣!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舒国治竟然因为晚睡而喜欢赖床(也需要赖床)而不工作。我想,他这个人该有多么率性和崇尚自由呀!
谈及舒国治的散文,不得不提的是他独特的笔风。他的\’笔风有一种深远的古意。清新又怀旧,读起来可谓是赏心悦目。不知为何,我总认为舒国治的笔风和名字极其搭配,这两者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读舒国治的散文,总是能读出一股强大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产生的力量。这么一个人,这么热爱生活,然后把自己的生活态度付之于笔端,读者们读着这个作者的热爱,不由得从心里生发出对生命的感激。
我想,如果我以后写散文,该也是要有自己的独特笔风的,该也是要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该也是写什么就认认真真地写什么的。
读《理想》有感 篇14
记得在上西方哲学史的课时,讲到柏拉图时老师的幻灯片上有怀特海的这么一句话:全部西方哲学史但是是对柏拉图的注解。由这句话可见柏拉图在西哲学乃到整个人类的精明礼貌中的崇高地位。而柏拉图最著名的著作,或者说他的代表作,则是人尽皆知的《理想国》。所以当我捧起这本代代人推崇备至的伟大著作时,不期望能一下子读懂它,只期望能够从这本凝结着柏拉图和希腊智慧的结晶的书中,得到那么一点点的启示和认识罢了。
《理想国》一书乃柏拉图壮年时期的力作,也能够说是其巅峰之作。柏拉图的著作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体的形式以示读者,此书也不例外。自知仅读一遍是无法体会其精髓,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有不解之处便匆匆带过,只期能稍知其意而已。译者在引言中的介绍已经能令我大体了解到本书的博大精深,谈到书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由于我的无知和欲速则不达,实在无法领略到本书的真意,因此仅在此回忆下本书的主体资料和所带给我的一点帮忙和启发。
译者在介绍中谈到本书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婚姻自由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这是学者在多次研究此书所总结归纳出来的结论,而对于我这种没有一点学术功底和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方式,实在无法得出如此繁多和细致的结论。只能就此简易回忆下本书的大概资料了。
第一卷在苏格拉底和几个书中的人物开始对话之后,很快便引入本书所探讨的一大主线——关于正义的定义。色拉叙马霍斯首先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要苏格拉底不要光提问题,而是要直接对正义下定义。而他对正义的\’定义则是: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是当时政府的利益。而苏格拉底则对此定义予驳斥。
第二卷到第四卷开始以从城邦来看正义比从一个人来看更加容易,由此探讨一个城邦的正义。之后在第三讲到城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护卫者以及如何来培养的问题。之后谈到全体公民应当按天赋各就各业,城邦的正义在于智慧、勇敢和节制,城邦的三种人各自做自我的事就是正义的。再由城邦的正义引到人的灵魂里有三种品质:理智、激情、欲望。
第五卷苏格拉底又谈到关于婚姻的问题,提出一个观点:最好的男人务必与最好的女人结合,而最坏的要尽少结合,以使品种持续最高的质量。
之后一系列的论述谈到什么样的人才是最优秀的哲学家,并且提出哲学家是最完善的护卫者,也就是哲学家是最好的国王这个著名的论点。
第七卷之后谈到囚犯看阴影的比喻,讲到了灵魂要观看所有实在中最明亮者,即我们所说的善者。
在第八卷中总结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就应具备的条件。并且谈到了四种不好的政制: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
五种政制所对应的五种人。
理想的政制——善者,正义者。
斯巴达政制——好胜争强,领略荣名。
寡头政制——爱财,寸利必得,省俭。
民主政制——快乐间的平等,生活没有秩序,没有节制,平等主义,集合最多习性于一身的多样的人。
僭主政制——被恶所充满,醒着时能够干出睡梦中的那种事的人。
第九卷谈到人的基本类型:哲学家或爱智者、爱胜者、爱利者。
三种人的快乐比较:哲学家能体验另两种快乐和学习事物本质的快乐。灵魂中用以学习的部分的快乐是最真实的快乐。
快乐和痛苦之间的中间状态,痛苦时想要平静为快乐,快乐时停止为痛苦。这是快乐和痛苦的影像,是一种欺骗。透过身体传到心灵的那些所谓最大的快乐,其实是某种好处上的脱离痛苦。
第十卷谈到理念的模仿。画家,造床匠和神谁是真正的模仿者。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模仿者的技术。
以上就是在看书时所记的一些主要的观点,自我看都有点对不起柏拉图这伟大的著作。本书的主线主要是围绕正义这一主线展开,对理想的国度的一系列规划,以及对应的人所应当具有的正义。在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启发,但是此刻想总结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柏拉图对正义的一系列阐述使我认识到在人生中应当使严格的要求自我,控制自我不该有的欲望,让理性来引导自我,远离一切的恶,进入那真正的善。并且要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追求智慧,不断的充实自我,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而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的论述,在透过阅读了本书之后,才明白以前所认为的哲学家为王的观念是很片面的。柏拉图对于哲学家的定义是十分之严格的,并不是随便一个哲学家都能够成为一个理想国的国王,而是真正好处上的哲学家才能够成为理想国的国王。
书中关于婚姻及生育的问题在我看我是不合乎人类的伦理的,如子女公有等提法根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而关于优生优育的问题也是如此,将那些素质不好的后代弃之更是有悖于众生皆平等的法则。
书中对政制的描述也让我对以前民主政制的一昧推崇的看法得到改变,发现民主政制并不是想象中的完美,而是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过份的自由和宽容,民主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确实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柏拉图对快乐的论述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原先我们原本所认为理所当然的快乐与痛苦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单纯,而常常是快乐与痛苦的假象。有时候快乐只是痛苦的停止,而有时痛苦也恰恰是快乐的停止。这让我们在生活中,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以更宽广的心态,更高瞻远瞩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应对的一切。
而柏当图的理念论也带给我很多看见。让我更懂得去寻找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当然柏当图的理念论是十分博大精深的,仅一点点的接触是不足以完全的认识它,但也已经给了我很大的帮忙。
最后很勉强的将这本书看完,虽然过程挺辛苦挺纠结,但是收获颇丰。有人说,二十岁读柏拉图和四十岁柏拉图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相信以后的岁月时,还需要不但的从柏拉图的书里来寻求智慧,因为柏拉图的智慧实是几千年人类礼貌史上的奇葩,是哲学这个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