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带父上学的张蕾

《中国青年报》(2011年09月12日02版)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隋笑飞)父亲失明、母亲离去,身后还有7岁的弟弟张着稚嫩的双臂这对一个8岁女孩而言意味着怎样的人生?但这个女孩用自己羸弱的双肩担起孝老爱亲的重任。

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学生张蕾。

张蕾8岁那年,父亲张正学失明,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面对双目失明的父亲、年幼的弟弟,张蕾扛着锄头下了地。那一刻,她的童年结束了。

每天天刚亮,小张蕾就下地犁田、栽秧;中午回家给父亲、弟弟做饭。吃饭时,张蕾总是自己吃小碗,给父亲和弟弟吃大碗。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张蕾内心仍十分渴望读书。失明的父亲知道女儿的心,他决定沿街卖唱乞讨,送自己的儿女读书。

辍学一年半后,在父亲的坚持和青岛市妇联的资助下,张蕾又回到了学校。

2004年,张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印江民族中学。为了不再让父亲出去卖艺乞讨,她在学校食堂里做临时工,还利用晚自习之后的时间到夜市去帮人洗碗。

2007年,张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考入铜仁学院中文系。在她的辅导和鼓励下,弟弟也于2008年考上了贵州职业警官学院。

此时,家中只剩下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父亲。为了照顾父亲,年仅21岁的张蕾做出一个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

2008年,张蕾在铜仁学院老校区后面租了一间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简陋民房,月租60元。

为了照顾父亲,每天放学后,她徒步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去给父亲做饭。她还要利用晚上和周末的课余时间打工挣钱,给父亲买药治病。但她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落后,还担任了学生会干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